“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在农村,农村电子商务的未来在供销。”湖北十堰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志平坚定地说。
2015年7月,以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子商务、社区电子商务运营为主,以农业合作社培育带动新农业产业化,开展农产品购销、生产、物流配送有机结合为一体的十堰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了。
公司成立以来,积极联合各县区供销合作社,联结农民、合作社、生产企业,优化、规范供应链。在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黄酒专业合作社、木瓜产业专业合作社、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以“武当山珍”为品牌培育开发了黄酒、木瓜酒、香菇木耳、丹江鱼、武当葛根、神农蜂蜜等系列产品,将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生态产品直供全国消费者餐桌。公司还将供销合作社原综合服务网点进行“互联网+”升级,培养新农民合伙人,解决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及农产品起步“第一公里”,实现“网货下行,农产品进城”双流通,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买难”“卖难”的问题,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质量放心、价廉物美的农产品,真正实现了“农产品从农田到菜篮子”。
严控品质创品牌
当前,各式各样的电商模式层出不穷,平台种类繁多,新技术更是不断更迭。面对如此的“互联网+”时代,十堰供销电商公司在注册前期经过了大半年的考察、调研、沟通、筹备,在公司结构、运营模式、团队组成、资源整合等方面做了系统规划。公司以打造特色优势产品为突破,以服务农民、服务渠道、服务伙伴、服务消费者为脉络,采取“电商公司+农户+合作社+生产企业+众创联盟”模式,结合“供销e家”平台及第三方电商平台,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开展电商整合运营。
“做农村电商,好产品就是真销量。信息的快速、电商的快捷,让我们深山产品有了走出去的机会。当然,今天的消费者已经非常成熟理性,选择也就更加挑剔,这对我们电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就更高。”袁志平表示,针对当前的电商环境,公司在产品选择和品牌打造上下了不少功夫。公司从原产地、产业基础等要素出发,结合网络调研的需求数据来确认品类品种。同时,秉承产品原生态要求,公司对合作社在种养管护链条上做到科学、规范、标准化,在采摘、储藏、运输上做到流程化,以保障产品的品质、品相、规格。
“品牌是产品的灵魂,是对产品、产地、文化的一种聚力和升华。有了品牌,对消费者来说就有了记忆标签;对于产品来说,也赋予了更高的附加值。”袁志平介绍,十堰市供销合作社已申请获得“武当山珍”商标,并授权供销电商公司联合打造“武当山珍”公共品牌,采用“武当山珍+生产企业商标”双品牌模式,再从包装到传播对产品品牌进行系统策划,实现互补共赢。
创新渠道闯市场
供销合作社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一头拉着农民的手,一头连着市民的家”。供销电商拥有着全链条的资源,农民、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生产厂商、全国渠道、各类电商平台、电商微商创业者等,这些全都可以成为合伙人。
“我们启动运营的‘供销e家一县一品特产商城’已经和十几个市、县供销合作社建立合作,这些供销合作社的好产品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渠道走进十堰,而我们的特色产品也可以借对方的平台渠道走进各地市场,如此更好地体现了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打造产品全国有、全国有渠道的合作优势。”袁志平如是说。
据介绍,2016年,在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的邀请下,公司参加了“2016天津·全国优质农产品交易会”的展销活动。此次展销活动,十堰供销电商团队作为湖北地区唯一的参展方,所展示的二十多个极具地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受到了天津市民的极度追捧。仅仅两天时间,十堰展区的商品被抢购一空。展销会现场,十堰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还与天津劝宝超市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了相关协议。公司率先在天津宝坻劝宝超市以十堰黄酒及木瓜酒两款主打产品作为合作示范典型。劝宝超市向十堰地区引进天津鱼田稻米、绿色紫薯等优势产品。
“相信不久的将来,十堰更多的农产品将通过这样的方式走向全国各地,走向全世界!”话语中不乏袁志平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深入基层助农脱贫
打造“新供销、新网络、新模式”是十堰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直的发展原则。近年来,公司以促进城乡大流通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促进创业就业、助力精准扶贫。
袁志平告诉记者,在跟随扶贫工作队一起下乡扶贫的过程中,公司工作人员发现了真正的好产品在民间,更发现了“扶贫就是扶自己”。“做好源头,才算真正做好供应链,才能在电商领域获得一席之地。”袁志平表示,自此,“做好精准扶贫,农民电商直供”便成为十堰供销电商公司主流模式。
2015年9月的一次扶贫对接会上,袁志平获知张湾区西沟乡猕猴桃喜获丰产,但遇销路不畅。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十堰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动担当,通过策划“互联网+生态采摘游”活动,仅仅两周就将沙洲村全村猕猴桃销售一空,并且省去了采摘工钱及物流运输费用,实现“果农直供”。交易价格从原来的批发价,变为正常的市场零售价,上浮近50%,助农增收10万余元。大量游客组团而至,让一个当地都少有人听说过的沙洲村、以前一天难有十辆车经过的通村公路,半个月来天天车水马龙,周末更是百辆以上的小汽车慕名进山,一个农村全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农业旅游”在这里悄然诞生。
“张湾区西沟乡沙洲村猕猴桃采摘游模式给城市周边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思路。连续两年组织市民郊区体验游进行入园采摘结合电商销售,沙洲及附近几个村80%猕猴桃通过供销电商的运营实现销售,给我们‘互联网+供销合作社’提供了新的探索。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将产品卖出去,也可以通过平台对接让市民走进农村去、把消费带到农村去。”袁志平介绍道。
天天走基层,时时为“三农”,成了十堰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展中的进行曲。“我们在走基层了解农村情况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城市的需求。只有全面掌握供需双方的情况,才能做好对接工作。”袁志平表示,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对接会上发现,都市人对山区的原生态种养产品非常青睐。回来后,公司尝试性地将扶贫村的散养黑毛猪放在微商平台上进行预售。“没想到才刚上网,第二天就有河北、北京客户在微信上咨询,聊了半个小时成交了两头散养黑毛猪。我们按照电商标准进行宰杀、洗净、切块、抽真空、冷储,再用专用冷藏箱打包,专线物流直达。”这一发便停不下来了,武汉、广东等地订单接踵而至。截至2016年春节前夕,公司共销售黑毛猪100余头、马头山羊400余只,助农增收200万元。
就这样,十堰供销电商公司在扶贫事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水果、鸡蛋到山珍、酒茶、生鲜肉品,为基层农民打开了销路、实现了增收,扶贫成果俘获了民心,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
对话
湖北十堰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袁志平
记者:公司是如何开展线上促销的?
袁志平:促销是激活老用户、吸引新用户的有效手段,十堰供销电商基本上周周都有活动,逢节必有促销、天天都有礼品,以优惠价格、赠送、众筹、情感认筹等不同形式,不同阶段在不同平台进行传播。比如,我们的扶贫产品房县黄酒采用付邮送的形式,20元邮费送两支,一星期共送出了上千支,这种方式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回头客。当时收到赠送黄酒的客户,随后又再次购买,更有一个客户分3次购买了450支,两个月时间实现销售两万余件,销售额达200万元。
记者: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袁志平:2017年,我们将深度对接“供销e家”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全国供销资源,配套“供销e家”做好平台建设、体系建设、服务运营、平台推广、上行下行等工作;打造“一县一品”核心产品,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网点经营及农村合伙人模式;继续探索农村电商与城市社区电商的有效结合,实现销量、就业、产业的带动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