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山东省泰安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联结城乡、繁荣市场的农村流通和农业服务优势,在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提升三产融合水平、产业融合效益最大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惠民成效明显。
“三个加强”
壮大产业融合市场主体
截至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新培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9家、县级农业服务公司6家、县级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6家,加上已有的82家传统社有企业、80家基层社、100余家优秀示范合作社,初步构建起了联合合作、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多元市场主体。这是泰安市社在加强主体培育、构建多元主体方面取得的成绩。
泰安市社以系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社、农民合作社为主体,采取出资组建、互助参股、业务合作、共建共营等方式,加快培育农业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服务等市场主体,构建起多元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市场主体。
围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品牌示范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重点,泰安市社通过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业务指导等方式,加快孵化、培育、壮大产业融合项目。近两年来,泰安市社争取产业融合类项目财政资金4000多万元,新培育地方特色产业类2个、品牌示范农业类3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类2个、乡村旅游类2个,共计9个市场前期好、发展潜力大、经营效果好的产业融合项目。
泰安市社还结合实际,重点在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电子商务3个方面打造产业融合市场主体典型,在地方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3个方面培育产业融合项目发展典型,充分发挥企业和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新泰市新特农产品公司荣获2016年全国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泰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荣获“供销金融杯”2015-2016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农民合作社,东平浒源农产品公司拥有中华老字号“解氏”品牌,“新泰”芹菜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三个突出”
提升产业融合水平
在培育了产业融合市场主体之后,摆在泰安市社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产业融合水平?
突出资源优势,实施“品牌化”项目,这是泰安市社提升产业融合水平的措施之一。围绕泰山、东平湖丰富的地方特色农产品,泰安市社突出品牌打造,发展“泰山板栗”“泰山神鸡”“东平湖”系列产品和“新泰”芹菜等农产品加工项目,打响供销合作社名优特农产品品牌。拥有中华老字号“解氏”品牌的东平浒源农产品公司,采取“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农产品公司精细化加工、系统网点连锁化销售”模式,实现了“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拥有麻鸭养殖基地3处,年产500吨的鸡蛋,建设松花蛋加工厂1处,直销网销售网络覆盖全省,年可实现销售额5000万元。位于泰山脚下的岱岳区黄前供销合作社成立的“泰山味”农产品公司,采取泰山基地生态养殖、健康养生加工、直供省城高档社区的方式,主打绿色、养生、安全的“泰山神鸡”特色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新泰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开展“鲁花A03号”花生示范种植,采取“示范基地+合作社+加工厂+连锁商超”模式,实现了花生的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目前,该合作社已开发花生特色食品8类、花生油品1种,产品覆盖全市系统商超网点。这体现了泰安市社提升产业融合水平的第二个措施——突出科技优势,打造“示范化”项目。通过改造升级农产品加工设备、农业服务设施,增加科技农业技术含量和水平,发展科技农业示范项目,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突出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化”项目,成为泰安市社提升产业融合水平的第三个措施。泰安市社充分利用泰山的知名度和东平湖的生态优势,依托泰安丰富的旅游产业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加快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东平县社与该县接山镇后口头村联合,在全市率先组建了旅游合作社,依托该村丰富的湿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了湿地公园区、林果采摘区、经济苗木花卉区、有机粮菜区四大功能区,并与泰安各大旅行社合作,实现了游湿地、摘林果、住民居的休闲体验“一条龙”服务,让农区变为景区、田园变为公园、农房变为客房。肥城桃花节被誉为中国四大桃花节之一,肥城仪阳供销合作社与刘台村合作成立合作社,发展桃树种植销售、桃木加工项目,形成集赏桃花、品肥桃、鉴桃木工艺品的特色桃产业链条。
“三个结合”
实现融合效益最大化
为了发挥产业融合社会效益最大化,泰安市社实行了“三个结合”。
与“村社共建”结合,帮助村级发展。新泰供销合作社社属企业齐云商场通过与刘杜镇清河村共建花生合作社,共同发展花生示范基地和花生油加工产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提高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共建,清河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余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4000元提高到8000元,该村一举摘掉“贫困村”帽子。
与精准扶贫结合,助力脱贫攻坚。围绕脱贫攻坚这一最大民生工程,通过积极认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加项目,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东平浒源农产品公司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融合项目,带动库区移民脱贫,对接了沿湖7个贫困村,认领贫困户129户、308人,实施了“115”帮扶工程:为愿意养殖的100户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300只鸭苗,以高于市场价每斤0.5元回收鸭蛋,仅回收鸭皮一项,就可为每户增收3000余元;吸纳100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经培训后,从事生产销售,人均月收入1000元—1800元;为50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养鸭基金,由合作社代养,收入分成。
与土地托管结合,拉伸服务链条。针对土地托管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通过发展粮食加工、经营销售等项目,进一步延长服务链,增加土地托管服务收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宁阳县社烟农供销农业服务公司采取从托管土地、收购粮食、面粉加工到超市销售的全链条经营,既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又提升了为农服务中心营利能力、增加了土地托管收益。截至目前,宁阳县社面粉加工年加工销售面粉50余吨,提升粮食附加值10%—15%。新泰楼德为农服务中心的“粮食烘干+畜禽养殖”、岳家庄为农服务中心的“小麦托管+面条加工”等产业融合项目正在推进中。
(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