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4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绽放在“花卉之乡”的金融之花
江苏沭阳农商银行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胡宏开

    三月的苏北大地,一派生机盎然。被誉为“中国花卉之乡”的江苏省沭阳县新河镇车水马龙,各种苗木、花卉被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全国各地。

    经济的繁荣离不开金融活水。在服务地方经济中,江苏沭阳农商银行担当主力军作用,实现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截至3月末,沭阳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57.05亿元,比年初增加5.0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91912户、145.44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占比达92.61%。该行也先后获得银监会“农村金融服务‘双百竞赛’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阳光信贷:

    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

    “离农民越近,和农民越亲”,作为地方农商银行,应紧系服务“三农”初心,坚定支农支小定位,为农户铺就贷款“绿色通道”。沭阳农商银行董事长王昌林表示。

    “‘阳光信贷’是沭阳农商银行的‘金子招牌’。”沭阳农商银行副行长仲旗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该行就开展了“阳光信贷”系列惠农工程,对全县33万多农户家庭实施普惠式批发授信,农户在授信范围内随时循环用信,解决农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实现“贷款像取款一样方便”,同时以信贷人员尽职免责制度、贷款季检年检等配套措施,保障阳光信贷工程的生机和活力。

    沭阳农商银行的阳光信贷工程不断与时俱进,并注入新内容。

    2016年,该行在农村开展“筑基础、强服务、打造阳光信贷升级工程”专项营销活动。对筛选出的未用信客户开展全面摸底,收集客户家庭、职业信息,进一步完善阳光信贷基础数据库,做好客户业务预约,实现精准营销,强化该行在农村市场的优势地位。在城区则逐步推开“网格化”宣传营销活动,按照“辖内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责”的框架思路,将城区所有居民小区、专业商场、街道商户纳入服务范围,通过定点、定人、定责,实施包干责任制,逐步实现金融服务、宣传营销、阳光信贷全覆盖。

    创新信贷产品:

    开通为民“致富路”

    仲旗告诉记者,在产品创新上,该行围绕当地“三农”特色做文章,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紧紧把握“三农”市场特点,推出了一系列契合客户需求的支农服务产品。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市场,沭阳农商银行在全县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整村推进”活动,评定信用村和信用示范户,对其发放信用贷款,凡有贷款需求且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的农户,夫妻双方持身份证到场,一次性签订3年信用贷款合同后即可获得信用贷款,原则上当天申请、当天办结,并给予利率优惠。

    截至3月末,该行共评定信用户52812户、授信额度33.88亿元,已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5709户、9.50亿元。

    打造支农产品特色链条。沭阳县有着400多年的花卉种植历史,系“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针对花卉种植业一次投入、逐年收益的特点,沭阳农商银行推出“整贷零还”业务,按收益周期约定还款期限,缓解花卉种植户的还款压力;针对绿化工程公司参与投标时保证金可能存在的缺口,该行推出开办保函业务,为客户投标解决后顾之忧。

    该行还针对农村大额贷款担保难问题,推出农房抵押贷款;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新趋势,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兴经营主体,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针对农户种植、运输等方面的需求,推出“农机贷”“货车贷”;针对电商客户年龄小、资产少的特点,推出以淘宝交易量来核定授信标准的“淘易贷”。

    互联网+“三农”:

    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沭阳农商银行紧跟“互联网+”,突出科技对经营管理的支撑作用,通过技术手段打造标准化、规模化和低风险的经营管理模式,以科技的力量助推金融支持“三农”发展。

    该行充分利用大数据,研发阳光信贷操作系统,实现客户授信额度锁定和额度自动控制等功能,通过科技手段取消信贷人员个人决策权,固化授信额度测算公式,形成统一、可复制、可推广的模板,降低人为决定授信额度的随意性,实行阳光信贷标准化作业。

    为提高办贷效率,该行研发运营管理系统,实现贷款申请、授信分配、审批全流程网上操作,增加授信短信告知功能,在此基础上推出信贷服务限时办结“三三制”规定,即:3天内授信完结、30分钟内办结用信手续、3分钟内放款到账。并开发信贷影像系统,将该行个性化的审批流程和风险控制手段嵌入信贷风险管理全流程。

    此外,该行还上线微信银行、智能厅堂、贷款检验、绩效考评、担保公司预警等各类业务支撑系统,实现科技力量对业务经营的全覆盖,提升该行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实现对“三农”信贷支持的行稳致远。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