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4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农业大省为俄打造“菜篮子”

杨 拓

    四月的黑龙江,天气回暖,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已经开始了播种前的忙碌。与大田热火朝天的情景相反,宁安市兰岗镇古塔田源家庭农场的温室内则是另一番景象,十多种果蔬正在这里旺盛地生长。

    “几天之后,这批蔬菜即将销往俄罗斯远东地区,我们合作社对俄出口果蔬已经‘常态化’,累计出口总量已近百万吨。”古塔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说道。发展对俄果蔬出口贸易,不仅是家庭农场的经营理念,更是整个宁安市开展对俄经贸的缩影。2016年10月,中国首个俄罗斯产业园在宁安市投入运营,集合了仓储、物流等功能的产业园,成为中国北疆对俄果蔬出口的“一站式”平台。

    和宁安市一样,齐齐哈尔、黑河和牡丹江等地多家果蔬种植合作社都已瞄准了俄罗斯市场,在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中国农业第一大省,凭借对俄经贸的区位优势“华丽转身”,正在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

    俄罗斯远东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果蔬生产周期短,地产果蔬一年内仅有3个月的时间集中上市,全年有30%至35%的果蔬需要进口。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往来的频繁和黑龙江设施农业的普及,中国果蔬已经实现对俄远东地区的“常态化”供应。

    “俄罗斯远东地区原本就需要中国的果蔬,随着俄罗斯经济的逐渐回暖,卢布汇率回升,进一步刺激了中国北疆对俄远东地区的蔬菜出口。”有着10年对俄“卖菜”经验的果蔬商人吴任飞介绍道。根据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最大对俄果蔬出口口岸东宁共出口果蔬2160批次,共计3.48万吨,货值达3071.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6%、33.98%和28.57%。

    随着对俄果蔬出口的“量价齐飞”,对于刚刚经历了玉米临储制度改革的中国北疆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利好消息,这一变化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中国农业第一大省的种植结构。

    “以前种植玉米,经济效益有限,这回改种俄罗斯点名要的‘大头菜’,66公顷的种植规模,最低收入可达30万元人民币。”齐齐哈尔富欣村村书记王宪梅说道。

    作为中国北疆重要的玉米产地,齐齐哈尔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对俄果蔬出口产业,无疑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改粮种菜”的发展思路。

    根据黑龙江官方此前发布的消息,黑龙江省将在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等地设施水果、蔬菜优势区域以及佳木斯、鸡西、黑河等边境口岸市县打造规模千亩以上、设施规模200亩以上的对俄水果、蔬菜出口生产示范基地20个。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