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茶之名遇见不一样的杭州
中华茶人游学行·杭州站圆满结束
□ 本报记者 张 蕾

在龙井村合影留念。
面对面看师傅炒制西湖龙井。
跟老师学习品评西湖龙井。
参观大唐贡茶院。
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

    春天的江南,春色烂漫;四月的杭州,茶香弥漫。追随着春茶香,中华茶人游学行开启了首站杭州的寻茶之旅。4月5日,中华茶人游学行·杭州站的14位成员分别从北京、河北、深圳出发,带着对茶的向往,在茶都杭州集合。此次活动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与河北省廊坊市逸茗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旨在给广大爱好喝茶、热爱茶文化的茶友们提供最生动有趣的学习课堂、最好的茶文化旅游体验,将茶课堂搬进茶山,从脚下认识茶文化。

    最生动、深度的学茶体验

    活动的招募通知发出后,得到了众多茶友的积极响应,最终14名茶友一起踏上了此次的寻茶之旅。这些茶友们的年龄、职业、家乡各不相同,茶把大家聚到了一起。

    参加此次游学,大家都希望能够与茶进行最亲密的接触。所以主办方在为设计课程路线时颇费心思,希望大家可以在游中学,在亲身体验中学到知识。所以去了龙井村、中国茶叶博物馆、大唐贡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这些最能学到茶知识的地方。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在这里,茶友们参观了西湖龙井狮峰山炒茶中心。第一次亲眼看到炒茶师傅们炒制西湖龙井,茶友们大呼过瘾。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茶文化专题博物馆。2015年,新建的龙井馆区正式开放,展示世界各种茶叶。在这里,博物馆的专业解说老师带领大家从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等角度领略茶文化,给茶友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让每位茶友对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每一个茶人心中都怀着对茶圣陆羽的崇敬之情,此次游学行特别追随茶圣的脚步来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门为朝廷加工茶叶的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在这个有史可稽的中国历史上首座茶叶加工工场,茶友们一起追随先贤曾经的步伐,感受茶圣创作《茶经》的心情。有了这么多感性认识,茶友们最后一天来到了ISO国际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中国的唯一技术归口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了解了茶叶科学研究、质量监督检验、茶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技术信息服务和开发生产经营等专业知识,对茶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最专业、权威的大咖授课

    作为“中国茶都”的杭州,空气里弥漫着醉人的茶香,养育了众多的茶人,其中不乏茶界大咖。为了让茶友们更深度地了解杭州的茶、杭州的茶文化,我们特别邀请了多位茶界大咖与茶友面对面地交流,让大家可以听到最专业、权威的授课。

    这次我们专门邀请中茶院茶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宿迷菊担任随队茶学指导老师,她从我们到达杭州后就一直陪伴我们,茶友们在游学中任何时候有疑惑,她都能及时地给予专业的解答,帮助茶友们加深理解,拓展知识,更好地消化吸收。国家高级炒茶技能大师、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二部国家标准和《西湖龙井茶》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戚国伟现身为大家讲解了西湖龙井的前世今生。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高级评茶师沈红老师带大家一起鉴别、品评西湖龙井。我国茶艺的宗师级大家、81岁高龄的童启庆教授亲身为大家展现了一场精彩的茶百戏。中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国建刚从日本出差回来就亲自接待大家,为大家深度介绍茶的专业知识,打开了大家认识茶叶的另一扇大门。

    大咖们的出场已经让茶友们惊喜不已,选定的课堂地点更是体现了主办方的用心。童启庆老师和沈红老师的课分别被安排在了特别有杭式茶韵的茶馆——湖畔居茶楼、青藤茶馆。登临湖畔居茶楼,西湖的湖光秀色尽收眼底。大家在这里品天下好茶,赏西湖美景,学古今茶事,收获满满。青藤茶馆也坐落于西湖边,在装修风格上体现江南风情,突出江南茶馆的清雅韵味,既体现传统又不失时代特色,在这里大家品出了茶韵味,领略了江南风情。大家纷纷表示,这两堂别开生面的茶馆课程值得回忆终身。

    最和谐、有爱的茶友相伴

    6天的相聚时间过得飞快,茶友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到了最后的分别之时,大家纷纷表示不舍。忘不了雨中帮忙撑起的伞,忘不了上山路上伸出的援手,忘不了一路上帮忙分担重物的肩膀……最后一天的告别宴上,大家都已经成了好友,有了聊不完的话题。

    这次游学行的多数成员是来自河北逸茗轩的学员,由逸茗轩的校长张雪然老师带队。张雪然老师介绍,为了让自己的学员对茶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她觉得仅仅简单的课堂教育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她主动与茶周刊合作,联手开展了此次的游学行动。这次活动办下来,她更加坚定了以后要把游学行动持续办下去的决心。因为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她看到自己的学员在学茶的道路上都成长了很多,这是简单的课堂教育所不能完成的。“虽然对于我来说,可能在教室上课比带学员游学轻松,但是作为中华茶文化优秀传播者,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学员学到更多的茶知识,我接下来会继续把茶课堂带到茶山,让学员们享受更生动有趣的课堂。”张雪然老师表示。

    此次的中华茶人游学行·杭州站圆满成功,参与的每一位茶友都受益匪浅。我们相信,这一路上的珍贵画面除了被定格在了照相机里,更印在了游学队员的脑海里。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出发!

    六天里,我的游学 感受很多很多……

    本 然

    此次中华茶人游学行收获很多。其一,圆了6年前的龙井访茶梦。来到龙井村,看到绿油油的茶树,清澈的泉水,见到久仰的十八棵茶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状。其二,见到了几位茶界老前辈,感受到了真正茶人的精神面貌及人格魅力。其三,通过游学行,深深感受到茶的文化内涵。

    袁洪军

    走进茶都,感受到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走进茶园,感受到采茶人的辛苦劳作;走近大师,更加佩服大师们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走进中国茶叶博物馆,被中国茶历史震撼;走进中茶院,以更专业的角度理解作为饮品的茶;走进大唐贡茶院,更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悠久。

    史 欣

    第一次因茶游学、第一次看到茶树、第一次与国家级茶专业大咖近距离接触,第一次参观国内茶叶检测系列程序。从期待到了解,从了解到震撼,从震撼到自豪。此行我感动于做茶之人的辛苦与朴实,更自豪于我们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为了推动茶文化发展的茶人们。让我们秉承茶人真诚、谦逊、包容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于学颖

    再一次来到杭州,这片土地依旧让我感到宁静平和,然而宁静之中又带着些许不同。带着一份对茶文化知识的渴求,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见证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游学让我了解了许多茶叶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了许多爱茶之人,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我想这是此次茶游学我最大的收获。

    朱 梅

    难忘第一次上山采茶的艰辛;难忘第一次学习制茶;难忘茶博馆丰富翔实的展览;难忘大唐贡茶院追寻陆羽的足迹;难忘青藤茶馆和湖畔居等知名茶馆的就餐体验;难忘茶研所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保障着茶产业的安全。期待着下一次茶游学的相聚!

    刘君兰

    听大师们授课,感受到大师们投身茶业的风骨匠心;看茶友们热烈品评茶叶、讨论心得,体会到茶人的向学之心;游览中国茶博馆和大唐贡茶院,心叹茶史、茶文化的源远流长;看现场制茶、游茶园、访古茶树,切身体会茶品的难得;访中茶院,了解茶业的制艺标准、发展现状和未来之路,更感受到所知的局限和茶业未来的更多可能性。此行铭记,以勉喜茶向学之路。

    高振玲

    此行真真切切踏上了龙井山温润的土地,看见了龙井村采茶姑娘的笑脸,接触到了当地制茶的全过程,见证了茶叶由一片树叶变成富有内涵的茶。短短几天的游学,每天都是惊喜、颠覆和升华,我觉得这不仅是享受,更是一种感受,是人生的体验。

    赵永昌

    来到西湖狮峰山炒茶中心,坐在大厅里,看着门外的天空,清清爽爽、凉凉淡淡的感觉久违了。此时的淡是一种意境,人淡如茶,是过滤了喧嚣、纷扰、名利、爱恨后的宁静,是心静如水的淡然,就这样感受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怀,心如雨后的原野一样宽广纯净、温润清爽。

    庞惠文

    感谢中华合作时报和逸茗轩茶艺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机会,让我了解了茶人的辛苦,了解了中国茶产业的现状,茶叶农残情况,且喝且珍惜。参观杭州西湖龙井,从采摘到制作的全过程,第一次来茶园感觉很新鲜,第一次看见茶树很激动,从课堂到实地感到更有收获。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