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4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借力龙头企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四川省绵阳嫘祖酿造食品有限公司以产业为抓手助推贫困户脱贫

公司的生产基地。
盐亭县玉龙镇为农服务中心。

    □ 本报记者  高瑞霞

    作为“西陵之地,嫘祖故里”的四川省盐亭县,这里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土地肥沃。唐宋时期,海椒便在这里大量种植。由盐亭县供销合作社控股组建的绵阳市嫘祖酿造食品有限公司依托海椒种植优势,以“海椒基地+豆瓣生产”为主导,集海椒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成功推出了“顺合园”牌豆瓣酱及“嫘祖”精品豆瓣、四川豆瓣、调味品、酱腌菜等几十个产品,产品以过硬的品质、优良的口感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组建合作社

    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

    “作为食品企业,我们从原料基地就开始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四川省盐亭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杨光伟表示,公司依托当地海椒的种植优势,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联结,从种植源头确保了食品安全。

    在实际运作中,公司把区域化的生产布局和农户的分散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实行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种、加、销、内外贸、农科技相结合”的新体制。2015年10月末,公司先后参股领办了盐亭县富驿辣椒专业合作社、盐亭县玉龙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盐亭青龙观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盐亭县金刚村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盐亭县川之花辣椒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同时,公司精准发力,培育辣椒优势产业发展示范区,在富驿、玉龙、八角、金孔等片区建设辣椒高产示范片4个、有机食品种植基地1个,带动1500户会员种植辣椒1.5万亩。

    为了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供给体系,保障企业生产原料的质量,公司为基地和合作社统一提供辣椒、生姜生产及种植技术规范,并制作了辣椒、生姜的种植、田间管理、采摘流程图,合作社按照公司提供的技术规范及流程图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以此来确保提供的辣椒、生姜等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符合绿色、有机产品的控制标准。此外,公司还建立了专项基金,聘请技术人员定期对辣椒、生姜种植大户进行生产技术、采摘技术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升农户辣椒、生姜种植技能。2015以来,公司先后开展专题培训6期,培训400名农户。通过培训,2016年基地辣椒产量提高了15%以上。

    “公司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产业脱贫、技能脱贫,带动黄溪乡金禄村、富驿镇青献村、金鸡镇金刚村3个贫困村205户561人种植辣椒800亩,还带动了基地外非贫困村贫困户从事辣椒种植,这样既保障了生产企业满负荷运转的原材料供给,又为贫困户培育了脱贫产业。四川省委原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曾高度赞扬公司组建的辣椒专业合作社‘引农入社,带农入市,教农学艺,助农增收’。”杨光伟表示,公司所生产的“嫘祖”豆瓣、“千百汇”泡椒等系列产品,纯天然酿造而成,不加任何色素、香精、防腐剂,经省、市、县质检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测,质量100%达到国家标准。

    借文化优势

    打造产品品牌

    作为嫘祖故里的盐亭,不仅拥有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嫘祖文化”更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借助这个优势,公司以文化为切入点,不断增强产品的内涵,积极“创名牌”。目前,“顺合园”商标已被评为绵阳市知名商标及四川省名牌产品。

    “盐亭以嫘祖陵为中心的嫘祖陵风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以嫘祖坛为中心的嫘祖坛风景区建设正加紧进行。县里还开通了寻根祭祖旅游专线,每年农历二月初十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嫘祖文化节’。”杨光伟向记者介绍,当地嫘祖文化氛围浓厚,在2014年,盐亭县社从湖北一个企业手中买下了“嫘祖”商标,并成功开发了“嫘祖”精品豆瓣系列产品,把寻根祭祖的传统文化与质量上乘的产品融为一体,消费者在舌尖上回味、品鉴的同时,还可领略嫘祖文化“母亲菜”的独特韵味。

    在技术上,公司也是不断寻求创新。公司自主研发的“发酵技术改进工艺”获得了专利。该技术可以让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从而让公司产品走在同类产品前列,在市场上也更具竞争力。

    在产品的销售上,公司选择与优质的客户及大型企业合作。公司与重庆三五食品、秦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强强联合,打造产销联盟,达成长期稳定的产供合作。“一般来说,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豆瓣酱,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豆瓣酱。”杨光伟表示,公司一直是“按需生产”。去年以来,供给三五食品、秦妈公司等豆瓣酱就达到了三四千吨。此外,盐亭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3次去到重庆,为公司寻求优质客商,助推公司产品销售。截至目前,公司新增省内外客户二十多家,预计全年可增加销量3000吨以上。

    “现在很多食品都建立了溯源机制,公司也会不定期组织合作企业及消费者到生产基地、工厂、加工车间参观,实地了解种植的过程及产品生产的流程,让消费者对产品更加有信心。”杨光伟表示,近些年,公司不断创新产品的推广方式,力求让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能够熟知产品的特性,从而爱上“嫘祖豆瓣酱”。在公司的不断努力下,产品已成功销往北京、天津、新疆、西藏、上海、广东、云南等地,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优化“三种模式”

    将扶贫任务“扛”起来

    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作为与“三农”联系最为紧密的供销合作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义不容辞。

    “县社按县委、县政府产业脱贫的战略部署,把公司的服务纳入到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中心平台上来,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公司的服务,早日脱贫致富。”杨光伟向记者介绍,经过不断地摸索,公司形成了“三种模式”,并借此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在一起,提升了农民脱贫的能力。

    首先,优化“六统一”模式,让农户均沾产业发展环节收益。公司对合作社采取统一品种、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的“六统一”模式发展辣椒、生姜产业,生产环节直接为农户降低成本120元/亩。2016年,公司通过统一投入品、统一收购等途径直接让利农户25.8万元。其次,优化股份收益分成模式,确保农户股权最大收益。村集体以周转金、贫困户以小额信贷资金来源,作为股本入股公司。嫘祖公司按股本每年保底分红6%,周转金收益作为集体经济收益,小额信贷收益作为贫困户收益,年末根据公司效益再进行二次分红。最后,优化利益保底模式,确保农户基本经营收益。公司与农户实行订单农业,以最低保护价收购辣椒。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随行就市收购;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避免“椒贱伤农”。公司、合作社前期投入的辣椒、生姜种子、薄膜等投入品在收购款中抵减;如无抵减款,直接冲减保底收益。

    此外,公司还进一步完善了村企对接措施,确保合作共赢。辣椒、生姜种植项目贫困村以村为单位组建专业合作社,作为公司的重要股东,采取“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辣椒、生姜特色产业。既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又增加了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017年金鸡镇金刚村通过该模式种植辣椒,按贫困户均种植辣椒2.5亩,小额信贷入股5万元,入股保底分红3000元,无劳动力种植辣椒全托管合作社收益4200元,贫困户最低收益额达7200元;贫困户有劳动力,只是半托管种植收益额达7000元,半托管总收益额达1万元以上;村集体以扶贫周转金入股20万元,年最低分红达1.2万元,极大地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在今年,公司将继续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己任,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把辣椒、生姜特色产业真正做成农民的“致富产业”。

    对话

    四川省盐亭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  杨光伟

    记者: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哪些措施用来保障贫困户的利益?

    杨光伟: 首先,我们政府农口部门不断完善政策保险支持措施,降低农户(贫困户)经营风险。将嫘祖公司原材料基地的辣椒、生姜等农产品品种列入政策性保险范围,镇(乡)人民政府和辣椒种植区域村民委员会协助农户(贫困户)共同办理政策性保险,在遇到自然灾害情况下,除公司用积累的产业发展风险金给予补偿外,农户(贫困户)按照程序向政策保险经办机构索赔。2016年度,通过政策保险为四十多户辣椒种植农户(贫困户)补偿因灾损失款达6.7万元。

    其次,不断完善收购资金金融支持措施,保护农户(贫困户)生产积极性。盐亭县供销合作社协调农业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辣椒、生姜收购季节为嫘祖公司提供金融支持,确保农户(贫困户)种植、生产的海椒、生姜等原料按照合同全部收购,全面兑现收购资金和种植大户奖励扶持资金。

    记者:在扩大生产规模上,公司都做了哪些准备?

    杨光伟:公司引进了先进的泡椒生产线1条,可加工鲜辣椒8500吨,增加了5000吨辣椒加工量。经改扩建后,新建生产厂房800平方米、生产配套用房1200平方米、生产区硬化1500平方米、生产设备26台(套)、生产车间80吨,囤积池3个,可实现年销售额4560万元,为企业新增净利润170.14万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