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4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分子育种”是水稻未来发展方向


    本报讯 “今年,我们正在向新目标——亩产1130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我有把握说,有90%的可能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4月13日在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说。与他同台发表观点的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其他9位院士。他们围绕水稻育种科技创新方向、稻种稻米产业发展模式、水稻产业走向世界发展路径发表各自的见解。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是我国水稻育种未来的方向。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说通俗一些就是像设计工业品一样设计水稻。”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稻分子育种专家李家洋介绍,分子育种利用现代信息和生物技术,通过杂交、分子标注选择和对遗传机理基因的了解,实现从传统“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精确育种”的跃升。他举例说,经过研究发现,大米口感好不好取决于两个基因,弄明白这一点,就可以对不同品种进行相应的置换和改造,得到想要的口味。

    此外,水稻品种的定向设计可又好又快地实现新品种培育,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品种增加。“这个意义是非凡的,能够实现高产优质,也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李家洋强调。

    “我们去年底找到了那个基因,用它可以培育出高产高抗性淀粉的水稻,适合糖尿病人吃。”李家洋说,“未来,中国1亿多糖尿病患者将因此受惠。”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预测,2030年该技术将会有重大突破,之后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国不仅是水稻资源的富国,也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科技强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水稻科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水稻的几次革命,都是中国原创。世界矮秆稻育种的‘绿色革命’源于我国。1996年,我国启动了超级稻育种技术的研究,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兼顾品质和抗性,超级稻带来的是第三次革命。”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说。

(刘邓 郑玮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