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业农村工作向来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3月21日-22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务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在完善农业农村发展体制上下功夫,着力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上加强探索,着力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上求实效,进一步提高农业稳定发展能力和农村发展水平,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会上强调: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探索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强化规模经营主体、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更多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3月底,农业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指出要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

    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形成农民收入增长新机制

    今年3月底,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通知,就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作出部署。通知指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是新时期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各地要切实做好创建申请和建设工作。

    通知要求,要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构建我国“三农”发展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形成农民收入增长新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具体有四个“硬杠杠”:一是在更高标准上,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引领新消费,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二是在更深层次上,吸引和集聚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现代要素,加快改革举措落地,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打通先进生产力进入农业的通道。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三是在更大范围上,发挥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为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农民工等提供“演练场”和“大舞台”,开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等创业创新活动。农民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四是在更广领域里,集中政策资源,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示范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17年各地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根据各省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确定创建数量。总产值5000亿以上、2000-5000亿元、2000亿元以下的省(区、市),分别按照3个、2个和1个控制数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和广东省农垦总局可单独申请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光有产值还不行。通知要求,入园企业要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建立与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大 山)

    实践证明:现代农业产业园能让农民增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都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重要抓手,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部、财政部近日印发通知,全面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在全国是首次,是开先河的重大举措。那么,现代农业产业园,真的能让农民增收吗?从一些省近两年的实践来看,确实有效!

    河北省宁晋县源远合作社种植户陈世君说,这两年,玉米价格下调幅度大。去年她流转了107亩地,刨去所有成本,总收入有4万多元,种粮的收入比过年还增加了。

    粮价降了,为什么收入还增加了呢?两个原因,一是离县城不远处有一个玉峰集团,玉米收购价8毛,高于市场价;二是她的流转土地,都处于宁晋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园区,化肥农药零增长,节水节肥降了成本。

    陈世君和这家收购企业,同处在宁晋县九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该园区是河北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面积7.6万亩、示范区面积8.4万亩、辐射区面积45万亩,形成梯度推进建设格局。核心区有企业3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企业总产值55亿元。园区里还有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3家、园区年总产值71.3亿元。

    现在,这个示范园区正在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说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正逢其时。

    根据产业园的规划面积、园内农业人口数量、地方财政支持情况等因素,中央财政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为体现激励约束,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奖补资金分期安排。农业部、财政部将建立“能进能退、动态管理”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考核管理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给予奖补资金,并按规定撤销创建资格,对绩效考核成绩突出的加大奖补力度。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绿色产业,创设绿色政策,推广绿色模式。这样一来,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更加可控,以后老百姓挑选农产品,心里就更有谱了。

    (高云才)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意义

    可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新平台。

    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创造新经验。

    为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开辟新途径。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新载体。

    建设任务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

    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

    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

    创建条件

    发展功能定位准确。

    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建设水平区域领先。

    绿色发展成效突出。

    带动农民作用显著。

    政策支持措施有力。

    组织管理健全完善。

    专家解读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大要点

    日前,农业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这是新时期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如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知明确规定七方面内容:发展功能定位准确、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建设水平区域领先、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带动农民作用显著、政策支持措施有力、组织管理健全完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强解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现代元素。

    高强说:“我重点说三个方面,第一发展功能定位准确,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不同于科技园或创业园,它要求产业园的建设思路要清晰、发展方向要明确,要突出规模种养、加工转化和品牌营销以及技术创新等重点环节;不能搞千篇一律,不能搞重复的建设。第二是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要和当地的产业优势和区域特征相符合,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同时也要和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此外还要注意园区之间也要有规划,有国家级的园区、省级园区、县级园区。第三要求建设水平要区域领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各项指标基本上对应的都是农业现代化的指标,所以农业现代化要实现,一些地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产业园区在这方面就要做出表率。”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关键作用。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地应加大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政策支持力度。高强透露,中央财政将对这个项目给予巨额补贴。他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也是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中央层面来说,如果确立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后将会按照园区规划的面积、人口数量和地方财政的支持情况,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据我了解,今年有30多亿的规模,支持的力度比较大,可能每个国家园区有1亿元的支持力度,这个还没最终确定。”此外,除了国家支持,地方政府也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方要加大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在用地用电、科技推广、环保设施一些涉农项目向园区的倾斜。

(央 广)

    链 接

    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产业园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3月29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要“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旨在“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知》表示,“中央财政将根据产业园的规划面积、园内农业人口数量、地方财政支持情况等因素,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 这对于有意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地区而言,无疑是重大的利好。

    《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支持力度,鼓励形成多种有效建设模式。地方政府应当在统筹现有渠道资金的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通过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鼓励地方创新产业园管理体制和产业园投资、建设、运营方式。”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注重吸引多元主体、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园建设。”

    《通知》此番在农业大框架内划定“小框”,在点明PPP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之后,为农业领域PPP明确指明好去处,未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将是农业领域PPP新的发力点。

    虽然政府明确提到鼓励社会资本方以PPP模式投资产业园区建设,但是,各方要考虑清楚以下问题:第一,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与工业园区、产业新城的区别点在哪里?第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哪些领域属于政府应该介入的公共服务领域?第三,农业产业园区PPP的交易模式如何设计,如何突出绩效考核,注重运营实效?

    尽管“农业+园区”模式尚未能在我国铺展开来,但是不乏有意义的尝试,如北京市房山区政府与中粮集团合作共建的“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项目,就是由央企带动、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世界级农业园区。园区实现了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用地向规模集约经营集中的模式,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运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结合特色小镇,也许将碰撞出新的火花,为农业领域PPP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靳林明)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