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4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春耕一线 看供销社大显身手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全产业链为农服务
□ 张尚武 刘 军

    编者按 

    4月,春意盎然。洞庭湖平原,早稻秧苗开始机插。

    对农民而言,今年种粮或将面临更多变数。早籼稻高仓满储,市场行情难见乐观;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导向十分明显。

    作为“水稻第一省”,湖南如何激发田间活力,引领种粮农民增收?新形势下,农民种田又有哪些新花样,如何谋求高效益?且看春耕一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农资省一点儿 种粮有收益

    150亩再生稻已在育秧,200亩优质中稻签了订单,还有150亩水田到底种什么,湖南省韶山市杨林乡白翎村的种粮大户庞建文仍未拿定主意。

    “从政策、市场来看,普通稻谷价格将往下走。”今年,庞建文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新签了300亩水田,流转面积达到500亩。随着规模扩大,种粮风险增加,这使他在品种选择上比往年更费脑筋。

    早籼稻压库严重,国家对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已连续两年下调,每50公斤从135元降至今年的130元。“降幅虽不大,但政策导向十分明显。”湖南省粮食局局长张亦贤称,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从单一的托市收购转变为优质优价的市场化运作。

    促进粮食去库存,湖南省农委提出,今年高档优质稻将发展到1000万亩,推广再生稻200万亩,引导农民主动调结构。

    开春以来,庞建文一直在琢磨:种什么品种,效益才更好。在当地农技站的引导下,他今年种了150亩再生稻。经反复对比,他觉得再生稻只需一季成本,却有两季收成,而且米质更好,效益高于种双季稻。

    前不久,庞建文又与韶山中森公司签了订单,安排集中连片的200亩,种植公司指定的优质中稻,优质优价有保障。

    剩下的150亩地令庞建文很纠结。种什么、怎么种,在转型的关口,种粮大户们都需要慎重选择。选对了,将收获增收的喜悦;选错了,将承担亏本的苦果。

    如今,怎样种田才稳赚钱?只有产量高一点、质量好一点、农资省一点、人工低一点,种粮才会有效益。为此,种粮大户们与湖南省湘潭市供销合作社的惠农公司合作,争取农资优惠供应。

    “对于农产品,关键是要卖个好价钱。”在湖南省水稻权威专家赵正洪看来,埋头种水稻,抬头看行市。种粮大户的纠结,将促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田保姆”让农民成了“甩手掌柜”

    过去,一户农民种田10亩,就会累得“直不起腰”。如今,大户种田上万亩,也能悠闲自在。

    湖南省最大的种粮大户童珍谈起种粮的事,她笑称,自己只当“甩手掌柜”。去年5月,童珍与另外2名合伙人成立了巨隆农林公司,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整体流转了澧县澧南垸1.9万亩水田。 如此大规模种田,怎么种?童珍说,很简单,交给“田保姆”。“田保姆”,就是锦绣千村联合社,专门为农民种田提供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

    近几年,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湖南省逾四成耕地流向大户、合作社。大户种田多在数千上万亩,迫切需要社会化服务。为满足这种需求,省供销系统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的作用,以项目、资金扶持,推进土地托管,锦绣千村等一批“田保姆”应运而生。

    常德市供销合作社参股35%的锦绣千村联合社,在澧县设立了城头山、大堰垱、小渡口、官垸4个为农服务中心,分别辐射周边3公里以内的农田,土地托管面积逾40万亩。

    “合作社、大户帮农民种田,我们为合作社、大户打工。”锦绣千村理事长龚佑琼介绍,她们提供专业化服务,种粮大户可吃“套餐”,购买从种到收的全套服务;也可吃“点菜”,只购买某个环节的作业。

    今年初,巨隆公司就购买了锦绣千村的种田“套餐”:每亩480元。由巨隆公司指定品种,双方约定产量;从种到收都由锦绣千村联合社负责,减产要补损,增产可分红。对比市场价,“套餐”各项成本要低10%,巨隆公司认为有利可图。而龚佑琼看好规模效应,也觉得合算。

    “比起土地流转,省里的土地托管规模还不大。”湖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曾震亚称,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内涵,从湖南来看,这是短板中的短板。推进土地托管,拉长这块短板,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对散户而言,种田效益低,容易把种田当副业;对大户和合作社来说,如果管理跟不上,就会减产亏本。有了“田保姆”,不管散户大户,都可吃“套餐”或吃“点菜”,真正解决种田规模经营的问题。

    目前,省供销系统已扶持了68家“田保姆”,今年土地托管总面积达到300多万亩。

    社企打造“楚源模式”助农致富

    洞庭湖区的稻虾套养基地,依然听不见犁耙水响。在安乡县大湖口镇潭子口村,楚源公司建起1000亩稻虾套养示范基地。与传统稻田不同,一条深1.8米、宽4米的水沟,将整个水田包围;水沟里,小龙虾在静悄悄长大。 4月20日,第一批小龙虾将上市。

    站在田埂上,楚源公司董事长余霞估算,亩产小龙虾150公斤,收入7000余元。仅此一项,基地产值逾700万元。

    2014年,余霞从城市房地产业抽身,返乡种田。在安乡县大湖口、官垱等地,他流转耕地5000多亩,开始种水稻。 如何把田种出效益来?从小在水边长大的余霞,第一年在稻田套养泥鳅。泥鳅养得好,引来天上飞鸟,吃掉一大半,当年亏本。第二年,他又在稻田养青蛙,大蛙吃小蛙,收益也不佳。

    2016年,余霞在稻田试养小龙虾,获得成功。小龙虾属杂食动物,繁殖快、少天敌,即使粗放粗养,亩产也能达到100公斤。

    “安乡是个水窝子,稻田套养小龙虾是绝配。”余霞介绍,5月底小龙虾上市完毕,田里种水稻,留少量种虾与水稻共生。10月份,水稻快成熟,放水干田,种虾入水沟。水稻收割后,田里再灌水,让小龙虾繁殖、育苗、长大,到来年4月上市,实现“一水两用、一地两收”。

    水稻生长期,种虾入田吃杂草、害虫,减少打农药。小龙虾在田里爬来爬去,松泥、通风,利于水稻高产。基地全部种植高档优质稻“玉针香”,去年单产达到400多公斤,开发的生态香米每公斤售价56元。

    眼下,小龙虾风靡餐桌,价格好、不愁销。去年,整个洞庭湖区稻虾套养面积24万亩,今年突破了30万亩。

    楚源公司的稻田养虾,引发了示范效应。在省、市、县供销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采取土地托管的模式,带动周边5000亩稻田养虾,农民每亩收益不低于5000元。

    “种优质稻、养生态虾,‘楚源模式’创造了很好的样板。”湖南省社副巡视员程念贵称,按省里规划,今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要达到200万亩,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除稻虾外,还要发展稻鱼、稻鳖、稻蛙、稻鳅,实现“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

    (摘编自《湖南日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