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商银行如何服务当地实体经济,江苏高邮农商银行给出的答案是:改革创新和真诚服务。
经济新常态下,高邮农商银行始终将普惠金融的理念化为改革发展的动力,推进信贷改革,以准确的市场定位、特色的信贷产品、真诚优质的服务,成为农民兄弟的贴心银行、社区居民的亲情银行、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
增设“4大区域中心”: 满足各区域差异化信贷需求
“地方农商银行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地方经济进行市场定位。”江苏高邮农商银行董事长赵波告诉记者,该行确立了中小企业市场、城区消费市场、农村市场“三位一体”的市场布局。
为配套辖内经济发展,满足客户差异化信贷需求,高邮农商银行根据高邮各片区经济板块的特点,建立专业化、特色化的区域中心,增设湖西(特区)、城区、三垛、临泽4大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其中湖西(特区)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专注中小企业市场、城区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专注城区消费市场、三垛和临泽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专注农业种养殖业市场,4大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相应设立4大事业部。
4大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拥有自主定价权、自主创新产品、自主审批权,通过灵活的机制,简化信贷流程,在部分特色地区先行试点,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记者了解到,4大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在审批环节中拥有独立审批权,在审批中成立3人会审小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主任、支行长、评审员),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同时在网上审批,解决了以往由总行审批流程太长的弊端。为了把控风险,在授信金额2000万元以上时,总行配置一位风险经理。
量身定做“信用贷款”:破解抵押担保枷锁
“三难”(贷款难、担保难、手续难)是客户向银行借贷时的最大障碍,在高邮农商银行“这些都不是事儿”。
赵波告诉记者,为解决“三难”,高邮农商银行创新了“农易贷”信贷产品,重点发放农民中长期贷款。
该贷款产品的准入门槛低,只要是辖内农户,为人真诚、有劳动能力并且勤劳,家里无重大特殊事项,即可获得20万元以内的纯信用贷款,还款期限从以前的1年延长只5-8年。
高邮农商银行的纯信用贷款不仅在农户中实行,还延伸至中小企业。
记者了解到,高邮农商银行创新了一项面向中小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投标贷”。该项贷款是针对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由于资金紧张,一时无法拿出足额保证金而设置的一项产品,获得“投标贷”的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目前该项产品已投放2亿多元,储备信贷资金2.5亿元。
为了使“投标贷”落到实处,高邮农商银行实行政府项目督查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贷款客户项目督查会”,一旦有项目,立即进行洽谈、并快速审批、及时办结,通过督查,加快项目推进,使得该项贷款在10天之内就能完成。
建筑业是高邮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赵波向记者表示,为了破解建筑行业企业的担保难,高邮农商银行已与高邮市政府、建筑行业企业达成初步协议,成立“建筑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由当地政府、建筑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成立风险补偿基金,对建筑行业的名单制企业实行信用贷款。并在建筑行业设立专业的客户经理,跟踪项目,为建筑行业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共建“农村金融服务示范区”:真诚服务在客户身边
服务下沉,并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高邮农商银行不仅有理念,而且有创新。
2017年初,高邮农商银行与高邮市卸甲镇共建农村金融服务示范区。
高邮农商银行副行长张斌告诉记者,根据共建农村金融服务示范区的要求,高邮农商银行将从示范区的小城镇建设及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的中小企业、示范区的消费需求、示范区的特色种养殖业四个层面进行信贷支持。高邮农商银行该区域负责人与卸甲镇政府副镇长共同组建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架构,并在示范区内的行政单位村组和中小企业内广泛聘请义务行风监督员,建立行风监督员队伍。
赵波说,农村金融服务示范区搭建了农商银行与地方经济互动的桥梁,同时也构建了网格化的金融服务。义务行风监督员队伍不仅监督高邮农商银行的工作作风、工作流程、贷款发放效率,而且第一时间掌握辖内农户金融需求,把高邮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户农户和每一家中小企业。
赵波表示,共建农村金融服务示范区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推广到高邮市所有乡镇。
在服务下沉中,高邮农商银行除了共建农村金融服务示范区外,还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即领导班子每人每月走访一个乡镇,支行行长每人每个月走访一个村,部室中层干部每人每月走访一个支行,事业部每月走访一个企业园区,零售客户经理每人每月走访一个组,将作风转变、将服务做实、将市场做透。
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彰显了高邮农商银行的责任与担当:支持了高邮全市70%以上中小企业,80%以上个人消费,90%以上农户生产。同时,该行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16年获得江苏省联社5A等级、监管2级,处于江苏全省前列,在扬州地区排名第一;2016年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扬州市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建筑业金融优质服务单位、高邮市金融考核一等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