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3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春耕农资供应充足 供销社系统全力保障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

    近日,为深入了解春耕农资市场供应情况,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领导指示精神,由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牵头,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相关司局以及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等部门,共派出6个调研组,分别前往有代表性的重点省份山东、江苏、江西、河南、四川、辽宁实地调研,加强农资市场监测,并向各省(区、市)供销合作社发出报送春耕农资市场情况的紧急通知,同时深入研究部署了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的有关举措。

    此轮农资价格上涨属于恢复性上涨

    一是今年春耕农资市场总体供应充足、能够保障春耕需要。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测算,今年春耕期间,春耕农资供应总体上有保障,仅个别省份个别品种受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在部分区域出现短期供应偏紧情况。

    二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农资价格确实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但当前价格仍为2011年以来的较低水平,此轮农资价格上涨属于底部回升和恢复性上涨。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监测,2月26日,全国尿素、二铵、进口氯化钾、45%氯基复合肥的全国平均批发价格,与2016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8.84%、下跌5.84%、下跌0.60%、下跌5.43%。大多数省份价格走势与协会监测基本一致。

    三是成本推动是此轮农资价格上涨的主因。主要表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尿素为例,2016年10月以来,煤炭价格上涨导致尿素生产成本增加200-300元/吨。运输成本增加。去年9月以来,铁路运价取消优惠并上调运价,公路限载令实施,物流成本同比上涨20%-30%,导致每吨化肥上涨70-80元/吨。化肥行业电价、气价、免征增值税等系列优惠政策的取消也带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据测算,去年电价上涨导致以无烟煤为原料的企业,尿素成本上涨90-100元/吨,天然气价格上涨推动尿素成本上涨100元/吨。尿素企业开工率下降。开工率从去年前期的72%一路下跌至四季度的50%左右。

    四是农民对农资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的主要原因在于购买力下降。由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购买力下降,无更多资金购买农资。以辽宁为例,今年当地玉米收购价为0.53-0.58元/斤,而去年同期是0.85-0.90元/斤,农民手中还有40%左右的玉米没有卖出,手中没钱。此外,相对于小规模种植的农户来说,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因投入成本较大,而对农资价格上涨的反应较为敏感。

    五是近期部分农资品种价格已有所回调,预计春耕期间主要农资品种价格将总体持稳。调研发现,近期部分农资品种价格已有所回落。以尿素为例,近一周,如辽宁、江苏、山东、四川、湖北等地,尿素出厂价已回落60-80元/吨,钾肥价格也降低50元/吨。

    供销社要发挥应有作用保春耕

    去年入冬以来,总社统筹组织全系统结合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早部署,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农资需求情况,加强货源组织配送;发挥农资连锁网络优势,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结合扩大土地托管服务,推进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春耕期间,各地供销合作社和农资企业要全力做好春耕农资供应服务,切实稳定农资市场价格,重点在以下五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在保障农资供应上发挥主渠道作用。全系统要切实做好农资货源配送和旺销准备工作。在现有库存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采购量,使全系统春耕化肥、农药、农膜的可供资源量与上年同期持平,有效满足春耕农资需求。

    二是在稳定农资价格上发挥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农资流通主渠道和良好信誉优势,推动各地农资企业明码标价,加大库存投放,敞开销售,加强物流配送,促进农资价格稳定。

    三是在保证农资质量和维护市场秩序上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总社与国家相关部门联合部署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各地供销合作社和农资企业要加快推进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和农资物联网建设;完善农资质量承诺制度,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加大对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的规范约束,自觉维护良好市场环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

    四是在服务农民生产上发挥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文件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动传统农资流通企业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指导推进各地农资企业向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延伸,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技培训、下乡推广等活动,帮助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助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水肥一体化等社会化服务,加快经营服务网络升级建设,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五是在服务政府宏观调控与行业发展上发挥参谋助手和引领作用。各地供销合作社和农资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测,向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报送市场变动情况,向行业发布相关市场信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保障农业生产仍需政策支持

    调研中了解到,各地农资企业普遍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促进农资企业切实做好春耕农资供应、稳定农资市场价格,从而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需要。

    一是希望继续完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尽管化肥产能过剩,政府仍应储备适当规模化肥作为调控手段,以及时调节供求,减少价格波动。

    二是希望进一步加强增值税征收监管。据基层反映,化肥增值税征收以来,正规农资经营企业按规定开增值税发票,而一些私营经销商通常不开。建议进一步规范农资流通行业增值税征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三是希望进一步支持供销合作社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建议在政策上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以土地托管为载体的测土配肥、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化肥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等服务,加快农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