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3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冷链物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使人们从各个角度去审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问题。冷链物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而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因此,发展适合我国社会经济特点的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不仅是推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转型升级的优先选择,而且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 建立产地农产品共同配送体系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建立产地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是现阶段有效解决产地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低的有效手段,可以彻底改变农户自营物流落后、分散、规模小的弊端。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充分发挥现有的信息优势与管理优势,引导众多中小农户共同投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实现生鲜农产品产后集中存储、统一包装、共同配送,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的瓶颈。这样还可调节农产品产后集中上市规模,缓解生鲜农产品供需季节性矛盾。农村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体系的发展,也将助推农产品电商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大力发展。此外,对目前暂时没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以冷链物流服务为载体,把广大分散的中小农户组织起来,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合作社,可切实解决产地冷链物流困局。

    应鼓励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成立联合社,以冷链物流服务为载体、以地域为纽带,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不同农产品成熟期的差异,实现农产品分期分批入库冷藏,最大程度地提升冷库、冷藏车等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单位冷链物流成本。通过建立产地共同配送体系,实现生鲜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实行“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农户在农产品产业链中的定价权,破解目前农产品产业链“两头叫,中间笑”的利益分配格局。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享有政府惠农政策的特殊便利,从而,可以助推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尽快完善。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  构建销地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联盟

    依托农产品批发环节的优势地位,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充分利用掌握市场供需信息与自营冷库的优势,以农产品共同配送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拓展其业务范围与功能。整合农批市场经营主体以及周边物流企业等多方冷链物流资源,将众多规模小、分散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集中起来,以共同投资入股的形式组建农产品共同配送联盟,建立统一的销地共同配送中心。这样不仅可以为驻地批发商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而且有利于全面推进从农批市场向农贸市场、超市、学校、餐饮企业等零售终端环节进行小批量、多品种、多频率的共同配送,缓解生鲜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顽疾”。农批市场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的建立,将全面推进传统农批市场从单一的批发交易转型升级为集农产品交易与展示、冷库集中存储、统一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综合园,同时也有助于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从繁琐的自营物流业务中解脱出来,努力增强其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构建共同配送物流信息平台  推进“一站式”冷链配送网络形成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损、不耐贮存等特性,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和保鲜性尤为重要。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引导节点企业物流活动的无缝衔接,使实现生鲜农产品配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渐成可能。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构建应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配送管理。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产品流通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全过程,在发展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的基础上,还应依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一站式”冷链配送网络的建设,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在共同配送联盟节点企业间的标准化操作、快速流转与无缝衔接。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可通过事先制定明确的物流配送协议,有效监控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全程操作的规范性和温度控制情况,切实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

    创新“三农”融资产品和工具  促进农村金融与冷链物流协同发展

    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表明,农村合作金融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与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共同构成了农村金融体系。

    供销合作社应充分利用掌握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涉农主体的生产经营信息,发挥“三农”服务主体的组织优势、网点渠道优势以及信息优势,努力填补农信社商业化改制后留下的农村合作金融空间。一方面积极推动“银社”合作,创新“三农”融资产品和工具,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者提供融资需求,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与农村金融的互动、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供销合作社还应大力拓展农信担保、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租赁公司等多种农村合作金融形式,或设立中小型合作银行,解决农业再生产投入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

    解决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不仅可以有效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安加利 连智房)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