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3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湖南吉首:多维推动茶业兴市
□ 王 蝶

    湖南吉首因茶得名,苗语“吉”是“茶”的意思。2012年以来,吉首市立足自然禀赋,按照“兴茶兴市、富市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湘西黄金茶产业,成为千亿湘茶产业中的一匹“黑马”。

    科技兴茶

    2012年吉首市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共同编制了《吉首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从发展策略、目标、措施等方面对吉首市茶叶产业建设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规划。规划明确到2020年实现“四个十”的总目标,即打造十条生态黄金茶谷,致富十万贫困农民,培育十家龙头企业,达到十亿综合产值。

    同时,茶园基地建设遵循“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无害化防治”,培育高产、优质、高效茶园。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建设,引导和鼓励茶企、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严控农药和化肥施用,大力推广使用有机专用肥和生物农药。

    吉首市一方面积极培育本地龙头企业,一方面寻求与湖南省茶叶公司、隆平高科、湘丰茶叶等省级龙头企业的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基地建设模式。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已建年加工能力2000吨以上的高标准绿、红茶智能生产线6条,促进产品加工向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扶贫兴茶

    吉首市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在原茶叶政策的基础上,新增产业扶贫政策,政策密切配合,相互叠加。《吉首市产业扶贫奖励实施方案》明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帮扶组织,或自主发展产业建设的,按家庭参与产业发展人口数人均1500元奖励一次性产业帮扶资金。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茶农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与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体,形成“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的合作模式。茶农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茶园入股、金融扶贫贷款入股等模式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资金变成股金、资产变为资本。

    此外,市内各个相关部门举办茶叶技术培训,不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开展基地视察,查看茶树长势并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帮助茶农破解技术难题;利用整合资金,帮助贫困茶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茶园抗旱抗涝能力;帮助贫困茶农对接企业、合作社,通过“牵桥搭线”形成对口帮扶,帮扶双方达成鲜叶收购协议,直接帮扶茶农解决销售问题。

    文旅兴茶

    吉首市委、市政府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吉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实施“茶、文、旅”融合项目。

    以“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乡村休闲旅游圈”为功能定位,开发景观依托型、农事参与型、文化体验型、民俗展演型和休闲度假型等乡村旅游线、旅游圈。具体至茶乡、茶村,重点打造十条黄金茶谷,培育一批醉美茶乡、休闲茶庄。同时,充分挖掘湘西黄金茶文化的发掘和利用,以隘口村为中心,开发茶文化旅游精品路线,规划建设黄金茶庄、茶文化展示中心等特色项目。利用乾州古城的既有优势,建设乾州古城茶文化一条街,布局划分为茶叶专卖店、茶叶博物馆、茶馆一条街、茶文化走廊四大功能区,集展示、交易、文化、旅游于一体。

    品牌兴茶

    湘西黄金茶优势明显,力争打造中国第一茶叶品牌。以“健康、生态、民族、文化”为卖点,开展跨平台、多形式、广参与的宣传活动,出击品牌宣传“组合拳”,大造声势。同时产业宣传与市其他中心工作高度关联,在旅游开发、重点项目、现代农业、精准扶贫、公共服务、大型活动等诸多环节中,全部深度融合了湘西黄金茶要素,充分凸显湘西黄金茶的特色和优势。如连续四年举办的吉首国际鼓文化节上,茶歌与苗鼓同台共竞,邀请来吉嘉宾举杯共饮,宣传湘西黄金茶品质,展示湘西黄金茶文化。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