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情怀 责任 意义
茶界代表委员吐露履职心声

□ 策划、采访 茶周刊

    正值全国两会,作为全国茶行业专业报纸,《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基于深刻反映行业现状,前瞻谋划行业发展的媒体责任,特别采访了出席全国两会的茶界代表委员。除了就当前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专访外,本报记者还倾听了即将结束第十二届人大、政协五年履职工作的代表委员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履职充实  有事业获得感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国富

    作为一名履职十年的老委员,十年里我陆续提交了《推动“茶为国饮”应制度先行》、《关于加快整合制定茶叶安全国家标准的建议》等提案。十年里,觉得履职充实,有事业获得感。

    最大感受是只要上通中央、下接地气,肩负责任,勤奋工作,有真心、讲真话、做真事、真履职,政协工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大别山的十年, 是我参政议政的最好见证 

    全国政协委员

    河南弘昌集团、信阳毛尖集团董事长

    陈世强

    作为一名履职十年的政协委员,我最大的感受是国家的变化。

    我连续十年提出建设大别山的系列提案,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门出台了支持大别山经济建设的意见。在国家的支持下,从文化崛起、生态崛起到工业崛起、农业崛起、科技崛起,大别山的十年变化,是我参政议政最好的见证。

    倾听民意  反映民生 

    全国政协委员

    龙润集团、理想科技集团董事长

    焦家良

    我认为:政协委员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职责。写提案不能凭空想象,要深入基层调研接地气,才能真正把基层声音带到会上,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近五年履职时间,我多次深入昆明杨林、楚雄、临沧凤庆、耿马、镇康、保山昌宁、腾冲、普洱江城、文山、怒江、迪庆香格里拉等地州县,为开展精准扶贫、彝药发展、茶叶生产、三七种植、边境旅游开发等提案调研。

    五年来,我用心编写了34件提案。无不凝聚着智慧和汗水,也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部分提案荣获“优秀提案”,并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和推进实施。在我所有的提案中,对茶文化的推广也很突出。

    为行业发声是我的使命 

    全国政协委员

    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一心

    这五年的工作体会,凝炼下来是这12字:视野开阔,知识增加,责任重大。

    在茶行业这片我深耕多年的领域,我体味过其中的困惑和艰辛,但我更知道它的希望和发展。所以,作为一个茶企负责人,又身兼全国政协委员,我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每次两会都是我为行业兄弟姐妹谋机遇、求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我的多次提案中,每一次的为茶呼声,都让我愈加了解这个行业;而当提案得到落地执行、为行业朋友带来实惠的那一刻,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茶界的政协委员的价值。

    尽职履责   学习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信阳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刘文新

    这五年是我尽职履责的五年。我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为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和茶农的增收致富调研走访、听取广大茶农的心声,并积极地向国家建言献策,提出了大力支持茶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游、茶旅游,积极进行产业扶贫,增加茶农补贴,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等一系列建议。

    这五年也是我提升学习的五年。通过这五年的交流、学习、历练,不仅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更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情民意,这些对我进一步发展好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茶产业、带动广大茶农增收致富、积极为茶产业发展做贡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关心农民关切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俞学文

    作为农民代表,我最关心的就是农民最关切的问题。履职期间,我的议案和建议很多都是关于“三农”问题,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我的很多建议都得以解决,得以落实。特别是政策方面,包括农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加快农业现代化,都得到了重视。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议,也被关注。能为农民发声,我感觉自己很有价值。

    做一名有温度的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孝和

    作为代表,更多的是履职,做一个有温度的代表,敢说真话,能把基层的问题反映上去、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就是我最大的开心。

    我履职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一方面我尽力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认真完成人民赋予我的这份社会责任。

    创新农业模式    激活农村资产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黄山市多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光辉

    农业资产不能融资或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制约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为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通过十三年来探索新型农业模式、经历一产、二产、三产所取得成果和实践总结,今年我提出了《关于加快农业资产成为市场化金融产品的建议》。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农业模式,通过创新型农业模式,打开土地3—5倍的巨大增值空间,通过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高效发展,来降低农业资产走向金融产品市场化以后带来的风险;在新型高效农业模式条件下,激活农村巨大的沉睡资产,解决多年来一直都没有解决好的农业融资难问题。

    希望在我五年履职结束时完成我多年来的愿望:尽快推广新型农业模式、解决“三农”问题和扫除三产融合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走出农业的山路十八弯,让大多数农民尽快富起来。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