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省世(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连云港市委书记)
为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提升农产品质量是根本,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关键,农民增收是目的。唯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业龙头企业,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才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余学友(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驻马店市委书记)
当前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小生产和大市场脱节,农民不能再按传统经验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发展农业,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农民是农业的主体,也应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参与者。应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刘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垫江县桂溪镇石岭村村委会主任)
当前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但是个别地方的政策措施缺乏统筹考虑,导致一些人涌入农村、回归农村,承包农村土地,发展乡村旅游等经营项目,但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加上配套设施不完善、政策落地不到位等,最终都不得不面临“坚守梦想还是妥协现实”的抉择。因此建议一方面要着力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比如建立统一的流转中心,明确农民宅基地、农房等是否纳入农村土地流转范畴,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完善,增强农村吸引力,真正活跃农村市场。
浙江方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灵娟:我比较关注两会上支持农业的观点和政策。作为一名“新农人”,创业初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政策贯彻不够彻底。有区域性的限制,有政策的不明确性,比如设施农业用地的支持、农业设施投入的补贴等。发展智慧型、现代化、品牌化的农业产业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坚持对的方向,经得起磨练与沉淀,才能取得成功。
山西沁县白玉河梅花鹿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华伟:我认为未来现代农业分“合”、“特”二块。“合”就是联合出品质、出产量、出市场、出规模、出品牌、促脱贫;“特”就是围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各地特色化,配合农家乐、旅游景点、自然风光、特色作物及当地能人工匠工艺展示,开展农耕体验、采摘狩猎,以家为阵,有客待客,无客务农!
贵州福泉市福江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赖荣泉:全国两会我主要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扶贫政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政策等。我现在从事农业产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农业融资难,这个问题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成为农业产业最大的短板,也是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希望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会有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格局。
贵州荔波县供销社社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莫生炯:我也是主要关注农业产业和供销合作社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资金从哪里来?有哪些扶持政策?我觉得,未来十年,我国农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将逐步取代分散落后的承包经营模式,我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