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3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昭君白茶”助农脱贫增收

□ 本报记者 张 蕾 通讯员 张祖雄

    2017年春节前夕,湖北昭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军被宜昌市扶贫办授予“十大扶贫功臣”称号。同时,该公司实施的白茶产业扶贫的做法被省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一个成立仅仅10年的企业是如何取得如此耀眼成绩的呢?

    打造全省白茶霸主地位

    开展白茶产业扶贫

    说起宜昌的茶,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红茶,宜红茶已经成为宜昌茶的代表。可很多人不知道,在王昭君的故乡——宜昌市兴山县,这个与美丽的神农架接壤的地方,还有一棵上千年的野生白茶树。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湖北的白茶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湖北昭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致力发展白茶产业。2016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8150万元,其中白茶收入占七成以上,力稳全省白茶霸主地位。

    在积极带动全县白茶产业发展的同时,公司积极投身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2015年,公司确立了“精准扶贫产业优先,产业扶贫白茶领先”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董事长王辉军带领公司技术人员深入全县茶叶主产区选址,兴建3个茶场,与镇村联合,在全县8个乡镇推进白茶基地建设。同时出台白茶产业精准扶贫整体推进扶持政策。定植白茶的贫困户除享受县里产业扶贫政策外,公司每亩再补助400元的劳务费,连续3年每年每亩补助100元的肥料;对已定植没有满3年的白茶幼园,按所差年份,每年每亩补助100元的肥料。公司还拿出资金100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白茶、“巴渝特早”茶。

    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

    助力精准脱贫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公司基地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6年,公司先后在全县20个村共新植和补植白茶面积2500亩,种植白茶的农户每户平均增收达4000元以上,白茶收入实现了亩收入过万元,使1000多户上万人脱贫,公司实施一对一帮扶的54户贫困户中30户已率先脱贫。

    如今,兴山县白茶成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受益于白茶的村民数不胜数。峡口镇普安村五组村民李明德10年前和老婆一起到广州打工,由于没什么文化,干的都是苦力活,赚钱很少。王辉军带领家乡发展白茶后,安排合作社的基地管理员把李明德的几亩空地整好后种上了白茶,没想到第三年修剪枝条的茶叶就卖了2300元,身在广州的李明德自己什么也没有干就得到了实惠。于是,尝到甜头的李明德和老婆一起回到家乡,专门种植白茶。2016年他家的白茶收入达到了4万元,让他欣喜不已。在兴山县,受惠于白茶的农民远不止李明德一家。

    “精准扶贫产业优先,产业扶贫白茶领先。有底气,接地气!”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在视察公司白茶产业扶贫工作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新的一年,公司更加坚定了发展白茶产业助农增收的决心,将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引领兴山发展战略,举旗当帅,将昭君白茶发展得更加壮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