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3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江西新余市渝水区社:整合资源强服务 “接二连三”促融合

□ 蒋小斌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自己的资产,围绕本地优势特色产业资源,发挥自身组织完整、网络体系健全、产业类别和经营主体众多等优势,以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有力推动了全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三社一会”服务一产

    渝水区社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领办和创办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9个,并引导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按照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原则,区社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全区建立了105家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村级综合服务社,还大胆引进农村经纪强人领办基层社。按照“新建与改造并举”的原则,推进基层社股份制、合作制和股权多元化服务,把基层社打造成自主经营的实体,为农服务的载体,区域内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体。通过整合资源,全区重组成立了罗坊、良山、姚圩等5个基层中心社,并完成升级改造,组建了农资、棉花、再生资源、花生米、烟花爆竹5个行业协会和渝水区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并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承接政府委托的服务职能,架起了农民群众与政府密切联系的桥梁。

    罗坊供销合作社与新余市民钰种养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在罗坊镇范围内设立了35个农村综合便民服务点,为农民提供农资及日用消费品供应服务,还成立了水稻收割机服务中心、粮食烘干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对水稻进行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统一烘干、统一储存、统一销售等经营服务。目前,托管面积达1.5万亩,年烘干能力可达5000万斤。

    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二产

    渝水区社围绕渝水区高产油茶产业,着重培育龙头企业——新余市方盛油脂有限公司,建设标准化有机山茶油加工生产线,提高山茶油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公司主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创建2000亩油茶基地1个,与12个花生油茶专业合作社、2300户农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实现年加工油茶籽1万吨,生产有机一级茶油2500吨、茶粕7000吨、固脂300吨;还投资300万元,新上了两台榨油设备,一条浸出生产线和一条罐装生产线,扩大了企业生产能力,建立起从油茶生产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达1259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3576万元,引领了一三产业发展。

    打造城乡流通服务平台

    渝水区社利用供销合作社原有人才、网点、设施等条件优势,进一步完善“新网工程”,提升农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流通效率。目前,区社已在全区建立了日用消费品农家店161家,农资农家店216家,废旧物资回收点112个。区社将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打造新型乡镇农贸服务综合体,目前首个综合体正在建设。项目位于罗坊镇,占地约39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000万元,现已基本完成拆迁工作,今年将完成土地挂牌出让并动工建设。

    依托供销合作社参股企业——新余市微联盟直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渝水区社建设了一家专注于服务本地商家、市内外用户的大型综合性网上商城——新余微联盟电商平台。该电商平台由微联盟商城、农村电商、小区电商、同城生活、同城服务五部分组成,于2015年11月28日隆重上线运行,已有500余商家、2000余种商品入驻。其中,农副特产商家320家,全区建立了43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仅农产品年销售额可达1000万元,实施了“互联网+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电子商务工程,带动了一二产业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