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精准加力补短板、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蓝天保卫战、全域旅游……政府工作报告对涉及“三农”的工作做了哪些部署,本期图解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农内容进行了梳理,帮助读者快速了解2017年政府关于“三农”发展的思路。
2017年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进出口回稳向好
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
2017年涉农工作任务
目标: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要求: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成绩单1
科目:粮产
成绩:优
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
成绩单2
科目:交通
成绩:优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9 万公里。
成绩单3
科目:教育
成绩:优
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 21.3%;
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
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 多万人次。
成绩单4
科目:住房
成绩:优
棚户区住房改造 600 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 380 多万户;
支持农民工在城镇购房,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成绩单5
科目:扶贫
成绩:优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1240 万;
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 240 万。
农业结构调整
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扩大优质水稻、小麦生产;
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
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扩大优质水稻、小麦生产,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
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
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
支持特色小城镇发展。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20 万公里;
稳定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
完成 3 万个行政村通光纤。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完成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农村金融服务
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
强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功能。
——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现代农业建设
打造三区一园(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改造中低产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
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
——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土地整治,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离不开农业保险有力保障。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深化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
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
精准扶贫脱贫
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1000 万以上;
易地扶贫搬迁 340 万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
——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教育和健康扶贫,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农村服务业升级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
——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一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二要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
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
——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试点,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