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银行存量违规贷款中,所涉违规人员岗位众多,其中,信贷员占总人数的89%,违规金额中,信贷员负直接责任的占81%;信贷员在银行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算不上一个“官”,只是手中有些放款“小权”罢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小权”也能造成大违规,大损失,“小权”违规现象不可忽视,“小权”不可“小管”或不管。
信贷“小权”管的是金钱,金钱违规往往与贪腐连在一起。一些“小权”变成大贪,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权力监督缺位,以致养虎成患。在这个问题上有几种不当认识,一是认为权小不用管,觉得“小权”不大,贪腐也有限;二是认为“小权”不好管,觉得“小权”群体大,要管很麻烦;三是认为“小权”不便管,觉得“小权”天天见,管会得罪人。小官失管,一些不自觉、不自律的“小权”便难免会蠢动起来,真以为“天高皇帝远”,有恃于“阳光照不见”,在阴暗处干起贪腐的勾当,而且胆子一天比一天大。
老百姓的血汗钱是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倘以权小,就认为对他们的权力“不好管”“不便管”甚或可以“不用管”的话,如同视长江大堤之蚁穴于不见,观高殿大梁之蛀虫于无睹,天长日久,定会对老百姓的血汗钱造成大损害,定会对银行的财产声誉造成大伤害。
积少成多,权小群体大,其危害面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其向社会传递的负能量也是发散型的,对其加强监督的任务繁重且必要。“小权”在身边,其贪腐直接损害的就是银行的根基、基层百姓的利益,他们的言行作为,将直接影响群众对银行的观感和评价。权小,则说明对他们的监督更易掉以轻心,更易成为死角,更易留下豁口,最终导致“针尖大的窟窿透过斗大的风”。某银行信贷员搬走国家亿元巨款的案例,即是一个令人兴叹的残酷注脚。
防微杜渐,莫以“小权”而失管,从源头上掐断权力与贪腐之间的关系链。“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方面是说,权力过大、过于集中会导致腐败;另一方面是说,只要失去监督,不管权力大小,都必然导致腐败。当前,人们对位高权重者的监督意识已经越来越强,对他们的用权行为也逐渐变成了检视的眼光,这无疑是公民意识的一种觉醒,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对那些职务、地位并不怎么起眼的“底层权臣”如何行权,人们同样应当予以高度关注。
对信贷队伍的监管,应不分权大权小,强化日常用权行事约束,加强教育、加强管理、加强监督。把用权的各个环节、掌权的各个群体都监管到位,违规贪腐行为必被扼杀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