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常山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始终把服务“三农”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战略重点工作,坚持不唯利、更便民,将“帮忙最快捷、服务零距离、信息最对称”的理念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中,全面打响“邻居银行”品牌。该联社不断深化支农支小,加大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普惠金融落地生花。通过减负减压,帮助农民增收8500万元。
立足支农支小
保证服务不缺位
为了让支农支小见实效,该联社整合贷款产品创新成果,加大力气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转贷难、转贷贵”等问题,着力打通涉农企业贷款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银行信用资源与纳税信用资源的有效对接,推出“税贷通”贷款,帮扶涉农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难题;针对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错配矛盾,开办“惠贷通”项目,解决企业向外临时筹资还款的问题。推广“兴业通”贷款,盘活涉农企业1.2亿元生产流动资金。
同时,根据常山县委、县政府“百名企业帮百企”行动,切实发挥好“驻企联络员”和“店小二”作用,做好“帮”和“学”的文章,打通涉农企业帮扶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该联社已累计走访农村经济组织和小微企业1108家,新增无信贷关系涉农企业23家。此外,该联社还着力推进浙江农信丰收购“常山馆”建设,主打“常山三宝”等当地特色“三农”产品,并加大对“常山三宝”的资金支持,累计发放胡柚类贷款8790万元、油茶类贷款3257万元、食用菌类贷款764万元。该联社还制定了专项贷款政策,为“赏石小镇”博览园办理按揭贷款15笔、金额达2316万元,充分发挥了金融在支持特色小镇发展中的作用。
创新创优
保证服务不弱化
抓住“便民、惠民”这一核心,该联社以村为单位,采取“批量简易授信”方式在全县范围内扎实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并给予授信村农户便捷贷款渠道和低额利率优惠,切实给农户送方便、送实惠。目前,对农户的建档面已经达到100%,建立信用村103个。其中,省级信用村2个,仅该县大塘后村就评定信用农户6261户;授信金额3.1亿元,实际用信2.46亿元,用信面达79.35%。
同时,该联社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深入调研,不断提档升级服务,将原先的助农POS点升级为“好邻居·丰收驿站”。驿站在原来只有账户余额查询、转账结算、小额农贷咨询等便民业务的基础上,以第三方机构的形式参与全县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升级打造,将话费充值、电费、学费缴纳、贷款发放、电商、计生、社保等便民项目纳入业务范围。目前,共布设“好邻居·丰收驿站”188家,覆盖面达100%。这一举措,不仅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邻里式”的金融服务,也助推政府50多项惠农补助政策落到了实处。2016年,该联社 “好邻居·丰收驿站”全年业务交易量64.59万笔、金额达7.04亿元,累计服务农户31.2万人次,有效保证了农户在家门口的基本结算需求。
该联社还主动与当地政府联合开展“推普惠金融、促农民增收”工程,并与各乡镇(街道)签订“推金融普惠、促农民增收”战略合作协议书。2017年,该联社计划新增授信10亿元,用来满足农民创业和在外经商资金的需求。此外,当地政府还计划将“2017年度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的“金融保险惠农工程”交由该联社来牵头实施。
优质优量
保证配套不掉队
为了进一步助农增收,该联社推出了“好邻居·爱心贷”。“好邻居·爱心贷”以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为目的,通过为全县低收入农户“输血”,以此来配合政府消除4600元低收入农户。同时,该联社扩大了扶贫小额贷款的支持范围,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共发放1.6万张“丰收爱心卡”,覆盖全县67%的低收入农户,并实行信用担保方式,执行基准利率,为全县农民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打通融资新渠道。目前,共发放资金664笔、金额达327万元。
针对涉农经营主体特点及实际情况,该联社在两山农林互助合作基金承担一定比例风险补偿责任的基础上,推出了“好邻居·农林贷”,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用等级高、经营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各类涉农经营主体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担保难问题,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已办理 21户客户信贷手续,金额达3603万元。
此外,该联社还推出了 “好邻居·红马甲”,助力筑巢增收。该联社积极响应当地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投身创国卫、“五水共治“等重要活动,尽心尽责履行社会责任,构建环境优良的增收环境。大力普及致富信息和金融信息,在全县各行政村和社区举办“好邻居·金融夜校”,手把手地传授增收致富知识,浓厚金融助增收氛围。自开课以来,共在社区和行政村开课490场,参与员工3550余人次,受益群众达9.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