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电商产业园要为电商而园区

魏延安

本期观察员 魏延安: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部长,“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著有《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等。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关注电商产业园问题,提出:“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由于这个提法是在农村电商这一条目中,所以很快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为什么要发展农村电商园区?

    一言以蔽之,这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在2015年的春天,笔者研究淘宝村现象的时候就发现,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乡村的区位缺陷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物理空间上的限制,电商要素已经展不开了。物流快递越来越多,车辆越来越大,在村里确实转不开。还有,农户把家里当成仓库,商品都放在房子里或院子里,也很容易形成安全隐患,特别是火灾。在这种情况下,电商要素客观上要求进行一个更大区域的聚集。如江苏睢宁东风村就比较典型,原来各家各户,现在开始形成园区,而且园区也进行了专业化细分。

    所以,如果用经济学官话来说,那就是:农村电商园区是农村电商蓬勃发展之后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因为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才流客观上需要一个公共的物理空间来承载和交汇。有了园区,电商及其供应链、源头及配套产业链才能够充分布局。

    怎么发展农村电商园区?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提法是“鼓励”+“规范”。一方面,确实需要,而且事实上已经在快速增长。有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已有各类农产品电商园区200家,占各类电商园区的12%;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华而不实、徒有虚名的情况,好多由其他园区转变过来的,甚至只是换了牌子而已。所以,发展农村电商园区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

    首先,电商园区的建设要与当地电商发展阶段相适应。如果是在启动期,多为电商初创者,则电商园区主要是孵化功能,不需要高大上,动不动就搞几平方公里,一时半会都没用。这个阶段的电商园区核心是,电商园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到位。比如有一些公共的办公空间,有小型的仓储,能培训,还有配套的电商服务,而且尽量要靠城区,方便创业者出入。电商发展到中后期,随着要素聚集规模越来越大,可以考虑扩大建设,功能分区,配套关联产业。

    其次,电商园区必须有电商的特点。一些地方简单地把其他工业园区换个牌子变成电商园区,不符合电商发展的基本逻辑,没有电商愿意入驻,十分尴尬。有的电商园区很夸张,连基本的仓储物流都不配套,只有一点办公的物理空间,门可罗雀也就非常正常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电商产业园要“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而现有的许多园区还不完全具备这些功能,可谓建设任务繁重。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聚人气,如果电商不愿意入驻,那就麻烦了。

    再次,电商产业园还是要落脚在产业上。现在讲的电商生态不仅仅是前端的电商及其运营体系,如平台、网商、服务商等,还有庞大的中端体系,如金融支付、物流仓储等;更有复杂的后端体系,如产业链上的加工企业,还有配套产业链的彩印包装、实体展示等,以及必要的生活服务。一个电商园区吸纳电商是必须的,但配套产业的落户也是必须的,否则就像墙头草,根基不稳。

    最后,应考虑园区的良性发展。电商产业园虽然很时髦,但要实现盈利不容易。从全国范围看,电商园区盈利的不多。总体观察,最早的园区多靠政府补贴,第二阶段开始靠物业服务收费,第三阶段提供配套服务,现在又开始着眼风投与项目孵化。政府的补贴是需要的,但园区运营的自我造血功能却是必备的,否则难以长久,这是当前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同时,电商产业园的建设还要为电商而园区,而不是为园区而园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