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清静平常品茶味

□ 贺心武

    茶的味道其实是讲不清的,往往这种讲不清的味道偏偏让人着了迷,越品越体会到这其中之美。

    要将茶的味道分类其实是很难的。茶的味道大致可分为感官的味道、美的味道、生活的味道和精神思想的味道。

    感官的味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五官并用、六根共识对茶所产生的生理体验了。闻茶之本香,观茶之本色,品茶之本味,这对于茶是分高低优劣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茶叶审评或品鉴了。

    美的味道是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许多美好,这里就要讲品茶时人、茶、水、器、境、艺之诸要素了。往往一泡茶,带给我们的是美的愉悦与美的享受。若上升到思想精神层面,形而上的东西,就成了我们所讲的茶道。不同的人会悟出不同的道来,比如那有三碗便得道之诗僧“皎然”和七碗入仙境的“卢仝”。古今中外诸多名人雅士都曾做过许多表述,什么样子的人,才有什么样的味儿。

    回忆孩时吃茶的味道,别有一番感慨。我们小时候是不品茶的,那叫洽茶或喝茶,其功能纯粹是解渴。炎炎烈日,从山上打柴或挑担红薯玉米或是寻点野菜野物之类的东西回到家中,人已是汗流浃背口干舌苦,哪里还管什么这些那些的,担子一丢,拖一个大碗,舀上一瓢冷茶,咕咚咕咚喝下去,然后找个凳子坐下,拿个蒲扇使劲地摇起来,慢慢地生出几分清凉。这种大碗茶的泡法,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想不到的。提上一桶水,往大灶台的大锅里一倒,用灶角里堆满了的松树蔸根劈开的柴火生上火慢慢把水烧至滚开,然后从梭筒钩上挂着的篾篓里抓上一把黑乎乎的黑毛茶往锅里一放,再掺上一瓢冷水。掺冷水也有说法,叫“宁可吃掺,不可吃酣”,一锅红亮飘香的茶也就泡好了,再倒入茶缸,这样一缸茶就可喝上十天半月了,奇怪的是这种茶存久了也不馊不腐,反而甘甜可口。

    还有一种叫吃“白话茶”。这种“白话茶”,其实就是边听老人长者或有知识的读书人讲白话(讲善恶、讲故事)边喝茶。那要到了闲冬腊月,农事少了,人也有些闲着,一个湾子里找一家有大房子的主,不分男女老少都去,坐在火坑屋里,火坑里烧上劈块子火,梭筒钩上挂一个大炉锅,烧上开水加上茶叶,再弄些瓜子、花生、红薯片、酱萝卜、酱藠头之类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碟子。每人手里拿着个大碗,用竹筜子舀上茶,边喝茶边听白话。这种茶一般都要喝到半夜,讲故事的长者不喊回睡觉谁也不会离开的。其实这就是个道德伦理学堂,讲的全是关于怎样孝敬父母、亲爱兄弟、勤俭持家、为善去恶的故事。这种茶的味道,我想也就是生活的味道了。

    不同的人群品茶就有不同的味道。比如说古今儒人雅士,那都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茶在他们口里必定能透出几分清雅之气、和谐之气、高尚之气、书香之气。泡上一壶茶精致地品着或吟诗作赋,或辅以琴棋书画,那就叫一个品位了。唐颜真卿啜茶联句算得上一个典范。达官贵人品茶时又是另一种味道。场景富丽堂皇,大显雍容华贵,茶当然亦是珍品。或夸耀权势财富,或标榜节俭清廉,这种茶必然是彰显身份的味道。

    僧侣方士之茶必然是简朴清静,场景空灵玄妙,纯任自然。明心见性,以茶悟道,率性率真本色做人是他们的追求。佛家参得茶禅一味之境界,道家悟出天人合一,物我玄会,道法自然之真元。这个中的滋味是极其丰富的,思想也是深邃而幽玄的。老百姓的茶则重在生活意味,而茶也算是大众人群最健康、最文明、最温馨、最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罢了,这种茶的味道当然就是生活的味道。我想在当今社会应该是最值得提倡的味道。

    时代不同茶的味道也是不同的。唐诗如酒,宋诗如茶,宋茶的味道是禅的味道,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大师便悟出了茶禅一味之佛法真如。这就上升到精神思想层面。

    茶的味道是讲不清道不明的,它带给人类的是健康的生活、感官的享受、精神的愉悦、思想的顿悟、境界的升华。只有把名利看透,把心放下,清静平常才算是茶真正的味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