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2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双层铁饼”多了一层什么?
——对勐乐山“双层铁饼”的观察与思考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在去年的广州茶博会上,记者见识了大会唯一指定纪念茶——勐乐山“双层铁饼”的火热人气;并通过对勐乐山品牌营销总监曾涛的采访,了解了这款产品背后的秘密。

    从铁饼之“铁”

    到双层之“双”

    什么是“铁饼”?网络上的经典解释为“用金属模具直接压制成型的饼茶,因为机器压力较大,茶饼压制得非常紧实,坚硬如铁,故而得名”。据相关报道资料,“铁饼”的最早创制应该是在下关茶厂。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下关茶厂就开始生产“下关铁饼”紧压茶饼,80年代曾销往日本、香港等地。有资料显示,下关茶厂还有最早标注为上世纪50年代的“铁饼”。

    曾涛告诉记者,为了创制“双层铁饼”。勐乐山茶业的技术攻关力量苦干8个月,经历了数百次实验和改进,最终形成了“双层铁饼”这个获得行业认可、消费者喜爱的创新产品。曾涛说他们独创了“一棉双饼”结构,并申请了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其既传承了传统普洱茶饼的经典造型,又开创性地采用双层超薄结构。

    对消费者关照

    是创新成功的“铁律”

    据曾涛介绍,勐乐山“双层铁饼”在产品层面的创新下了一番功夫。除了推出加入陈皮丝的柑普铁饼,还推出了古树等不同材料的铁饼。

    “铁饼”加工成饼时机械动力模具压力大,饼形圆润,线条明朗;并因为工艺需要,成型后蒸汽孔形成了密布的乳丁。曾涛说,他们经过试验最终形成了70多个乳丁的最佳结构:增加双饼之间的摩擦粘着力,又形成双饼之间的透气,有利于促进茶叶的转化。

    记者仔细研究了从“铁饼”到“双层”的演变后发现,这个看似在原有基础上的传承、创新,最核心的并不在于产品层面,甚至不在技术革新领域。核心价值在哪里?在“眼中有茶”的同时“心中有人”!这是从“铁饼”到“双层铁饼”的革命性提升,是从“产品导向”跃升到“消费者导向”的划时代创新!你的创新与产品装着消费者,消费者自然会心领神会,更会投桃报李!

    “双层铁饼”的窗户纸是怎样捅破的?

    对比研究后你会发现,历史上的“铁饼”相对于传统的普洱茶饼是一种创新,从外观到内质都有不同。但它仍然是一个茶饼而已!也就是说,它只是在手擀面、刀削面之后又增加了一款饸咯面,食客食用时的加工程序和时间一样没有少。直到“双层铁饼”出现,就像“方便面”诞生一样,为消费者带来了革命性的体验与简便!

    “双层铁饼”只是一个结果,我们回到勐乐山创新的原点追溯会发现:是打破普洱茶饼拆解、泡饮不方便这个传统,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品饮的这个出发点,产生了后面一系列创新组合。首先要将普洱茶饼的硬度降低,便于人们拆解。从这里入手会有两个选择——或者降低密度,或者减少厚度。茶饼松散显然不行,既不利于品质转化,也无法传递普洱茶饼给人的质感。那就只剩一条路——减少厚度,但又不能减少人们大脑中已经形成的普洱茶饼的分量,于是双层成为必然。至此,历史上已经有的“铁饼”的技术为这次革新提供了“临门一脚”。

    做强茶产业需要

    一个创新出发点

    去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今年,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罕见地对茶业发展做出了规划和部署。那么我们怎样理解茶业的供给侧改革呢?勐乐山的“双层铁饼”为行业提供了一个精彩的案例。

    精彩之一是告诉人们:供给侧改革不是一门心思搞技术、双目紧闭弄创新。既不是为创新而创新,更不是我是行家、我是权威我说了算。供给侧改革需要创新,但出发点不在供给侧,而永远在消费者一侧。

    精彩之二是启发我们,供给侧改革创新必然要沿着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的方向,而非相反。茶饮消费的大趋势是什么?放眼世界,简便快捷为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