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2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进取不息·供销人
父亲的扁担

□ 潘德明

    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几乎每天都会眯缝着眼,对着从窗前透进的亮光,认真地把竖在床头的扁担仔细地擦拭一遍。我的儿子天真地问母亲:“奶奶,你为什么要把它擦这么干净呢?它是干什么用的呀?”

    母亲说:“这是你爷爷干大事用的。”

    儿子不会知道,那些年月里,爷爷是如何用这根扁担挑起了沉重的供销之路,也挑起了他的人生承诺,用背脊书写了一位老党员的供销之梦。

    父亲是村里最有本事的人

    从我记事起,我就熟悉这根扁担,它比村里其他叔叔伯伯的扁担都要宽、都要大。这是父亲退伍后带回来的,是用粗大的毛竹做的。父亲很“宝贝”这根扁担,每天上班都要带着它。父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近,是一间小瓦房,但是这间小瓦房在村里的地位可是举足轻重的。因为这是村里所有人都离不开的供销合作社,而父亲是供销合作社的负责人。

    供销合作社的重要性是栓子妈妈告诉我的。栓子是和我光屁股长大的伙伴。那年我6岁,感冒生病,几天没有吃饭,母亲破天荒给我煮了白煮蛋吃。于是,我神气地跑去向栓子炫耀妈妈给我吃了一个鸡蛋,“看,这是剥下来的鸡蛋壳!”这下,栓子就哭着和他妈要鸡蛋了。“不行,鸡蛋要卖钱的!你怎么能和虎子比,虎子他爸是供销合作社人,供销合作社是咱村里最重要的地方,他爸是最有本事的人!”我听见了,傻傻地说:“不是啊,我爸爸是供销合作社里挑东西的,他天天带扁担上班!”

    “傻虎子,回家问你妈,你爸是不是咱村里最有本事的人?”栓子妈对我说。

    我爸有本事吗?我爸对谁都很好,他对村里的老人尤其和善,还经常帮他们干农活,我看不出他除了干活以外还有什么大本事。

    于是,我回家问了母亲。母亲叹了口气,红了眼圈,什么也没有说。

    要做对得起党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知道了母亲叹气的原因。

    父亲是供销合作社的负责人,但他从来没有为家里人“开过后门”。母亲是个要面子的人,她倒是不在乎自己家里孩子穿得差点、吃得差点,只是巴望着娘家人能从父亲这里“弄些好处”。母亲看重的不是好处本身,而是这多少也证明了母亲是个有情义的人,心里放着娘家人。可是父亲偏偏不买这个账,他严肃地对母亲说:“我是党员,党信任我才让我在供销合作社负责,我要做对得起党的事情!”

    母亲知道,父亲决定的事情是不会有改变的,只能暗自抹泪,甚至多少年都不曾回过娘家。父亲的“六亲不认”让母亲伤透了心。母亲也是个性倔强的人,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于是,他们夫妻俩在家里,彼此间话就变得越来越少,仿佛只是因为我们这些孩子,才维系着这个家庭没有破碎。

    父亲知道母亲的心病,但他始终没有妥协过。只是一有空,就会把竖在墙角的扁担擦了又擦,眼神里有一种深深的悲伤。如果看到我们这几个孩子在望着他,他就赶紧冲我们咧开嘴笑,笑得很不自然。

    父亲真是太傻了

    我们村是浙江德清风景最好的地方,有山有水,但山多了也不好,路难走。尤其遇到雨天,路泥泞得让人看着害怕。

    每当这样的天气,父亲就会拿出自制的“防滑鞋”(鞋子底下装上自己用藤条编的鞋底子)和用麻袋改做的“雨衣”去上班,当然还要带上宝贝的扁担。长大的我已经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扁担了。村里有孤寡老人行走不便的,父亲会把生活用品等东西用扁担挑到他们家里;对于住在深山里的人家,父亲也会亲自挑着扁担去送货,然后下山的时候,顺便收购一些他们的农副产品……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踩出了一条崎岖的供销之路。

    父亲是热心的,热心到把自己家的布票、油票甚至肉票去送给别人,还对母亲说:“他们家比我们家更困难,我们熬一熬就过去了,对不对啊!”母亲这时候总是不言语,用袖子擦擦眼睛什么也不说,但我们这些孩子听到了,就心里老大不痛快。尤其是弟弟,就会鼻涕加眼泪,哇哇大哭。大家都不会像往常一般,叫弟弟不要哭,我们都任由他哭,甚至巴不得他哭得全村人都听到,最好那户拿了我家票的人家也能听到,主动把票送还过来。

    但这样的奇迹一次也没有发生过。我们从来不知道父亲把票都送给了谁家,也没有看到过谁家上门感谢过父亲。这很是让我们内心愤愤不平,觉得父亲真是太傻了。

    记挂着父亲的好

    改革开放后,供销合作社改成了超市,山上也通了路。我们都长了翅膀,靠读书飞出了村庄。父亲老了,走路都开始有些蹒跚了,但他依然放不下供销合作社。一有空就去那里转转,还用自己的知识指导农民怎么种果树……

    这个时候,我们才惊讶地发现,有那么多人记挂着父母。逢年过节,那些父亲曾经帮助过的叔叔伯伯婶婶阿姨都来了,眼泪汪汪地诉说着父亲给他们雪中送炭的往事……

    共同携手走过的岁月,母亲也早已理解了父亲。尤其那年,母亲不慎摔了一跤,在瘫痪的半年里,父亲精心地照料她,天天给她擦身换衣……过往的怨怼已渐渐消融,化为了内心的尊重与歉意。

    父母的晚年,极其恩爱。

    不能被忘记的扁担

    父亲走了,村里所有人都参加了出殡。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

    儿子说:“啊,村里人都是我们的亲戚吗?”

    母亲说:“是的,全部都是。”

    父亲的很多东西都火化了,母亲执意留下了伴随父亲一生的扁担。这根被父亲的肩膀打磨了多年的扁担光滑且泛黄,似乎可以闻到父亲汗水的味道……

    母亲每天擦拭这根扁担,她在想念父亲。我知道,她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九泉下的丈夫,自己对他的理解与支持。

    而我,也从这根扁担上看到了使命与责任。

    现在,当年的供销合作社已经越办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农资连锁、技术指导、建立各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扁担在“供销之路”上熠熠闪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愿在“扁担精神”中继往开来,挑起了新的活力、挑起了新的时代!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供销合作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