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江西铅山县社:找“米”下锅 对“症”施策


    本报讯 86名持有国家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庄稼医生,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民当“田间保姆”;投资300 万元新建的服务功能齐全的农资配送服务中心,日前正式交付使用,可大大节省农民的劳动力及费用;清流蔬菜专业合作社缺少发展资金,供销合作社想方设法为其解决了77万元项目资金,解其燃眉之急……这是江西省铅山县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缩影。

    这个原有1300 多名职工的供销合作社,由于社有资产全部变卖用于改制,致使为农服务成了无“米”之炊。为冲出困境,该县社积极找“米”下锅,一方面采取“跑步进厅”、“跑步进京”等办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另一方面运用拍卖、租赁等方式,盘活零星社有资产,近 3 年共筹集发展资金1000多万元。

    有“米”了,如何做好“饭”?该社紧密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对症施策,精准发力。为降低农民生产成本,该社投入400多万元,兴建功能齐全的农资配送服务中心,并对98 家农资加盟店进行升级改造,既为农民节省了劳力,又节省了费用。为提高农资店主的服务水平,该社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方式,对全县农资店主免费进行系统培训,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86人获得了中国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庄稼医生”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庄稼医生经过深造后,如虎添翼,既开方又卖药,成了农民名副其实的“田间保姆”。同时,该社积极实施土地托管项目,采取“农资连锁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综合服务模式,实行统一耕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收购、分户结算,有效地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

    (杨扬)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