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在深交所中小板正式挂牌交易。至此,赶在2017年中国农历春节之前,第二批已过会中小银行全部完成挂牌上市,A股银行板块扩容至25家。
资料显示,张家港农商行本次公开发行1.81亿股,募集资金近7.9亿元,除去发行费用外将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上市首日,张家港农商行股价即上涨43.94%,达到上市首日涨幅限制,封涨于6.29元/股。
第五家A股上市农商行
成立于2001年11月的张家港农商行,是全国首家由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内第一家进入上市辅导期并提交上市申请的农商行。
2007年7月,该行对外公布了接受IPO辅导的公告,称其正接受东吴证券的辅导,并已于5月底由江苏证监局正式受理。从2007年至2017年初完成上市程序,东吴证券已与张家港农商行“陪跑”近10年。
截至目前,该行在全国共有机构网点总数100家,其中张家港本地有27家支行、1家营业部;异地有2家分行、12家支行,57家分理处,1家社区支行,同时主发起设立2家控股村镇银行,参股5家农村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
截至2016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873.44亿元,其中贷款余额为398.11亿元,占比45.58%,不良贷款比率则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至2%,涨幅相对往年明显下降。
与其他农商行一致,传统的利息收入仍旧是张家港农商行主要营收来源。该行2015年利息净收入约为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3.12%。不过拉长时间周期可以发现,该行2013年、2014年利息净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87.27%、88.75%,这也说明该行已经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
同时,该行2015年83.12%的利息净收入占比也在5家A股上市农商行中最低,甚至低于部分城商行。一组更为直观的数据是:该行2015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0.92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3.83%,同比增长88.08%。
该行预计2016年营业收入在23亿~23.2亿元之间,与2015年同比变化幅度为-4.40%~-3.57%;全年实现净利润在6.85亿~7.05亿元之间,同比增幅落于0.57%~3.51%区间。
平安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认为,张家港农商行近年来业绩增速放缓受当地方经济拖累影响,伴随16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企稳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改善,公司业绩有望迎来反弹,不过考虑到公司资产质量风险的出清仍需时日,趋势性拐点需进一步观察。
国资持股比例较高
作为港口城市,张家港市经济与产业发展除呈现出流量经济发展迅猛、开放型经济充满活力等特点外,规模经济优势也非常明显。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8家,8家企业入选全国服务业500强,沙钢集团连续多年入围世界500强。
这一经济特色反映在张家港农商行上,主要在股权结构、经营两方面有所体现。其中在经营方面,该行已在组织架构中单设“大客户部”。
股权结构方面,当地大型企业多有参股该行,仅前十大股东中就有沙钢集团、国泰集团、华芳集团等知名企业。截至发行前,三家企业分别持股约9.09%、8.97%、4.96%,分列该行第二、三、四位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国资股东较多,这与之前四家已上市农商行颇为不同。该行股东结构中,仅国家股股东持股比例就超过20%,其中包括持股约9.1%的第一大股东——张家港市直属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而如果将张家港下属镇级单位设立的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对该行持股计为国资,该行发行前国资股东持股比例超30%。
(转载自《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