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发布的一号文件已经是中央第14年连续对“三农”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和去年相比,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将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列为一个单独要点,作为壮大新产业新生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重要举措。
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盛振中指出,此次的一号文件体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电子商务的重视提升至前所未有的程度——总共提及电子商务8次,而2014年的一号文件还只有1次,专设一节强调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更是历年来的首次。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农村电商工作的研究。他认为,相比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可以概括为一个“首次提出”和四个“更加重视”。
“首次提出”和四个“更加重视”。首次关注电商产业园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要求电商产业园“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2016年我国已有各类农产品电商园区200家,占各类电商园区的12%,且还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透过数字看实际,一些地方所谓的电商产业园实际上就是原有开发园区的改头换面,电商的特性明显不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一方面“鼓励”电商产业园,另一方面又要求“规范”电商产业园,显然不希望简单跟风,而是做实。具体而言就是要有强大的服务功能,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
更加重视线上线下融合。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这一条的提出,既是对2016年底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的回应,也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现,更是农村电商三年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在现代农业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单纯的电商在农村根本走不远,特别是农产品电商。
更加重视农产品上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目前农产品上网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标准,传统的生产标准又难以衔接,加强农产品电商的标准体系势在必行。此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也对降低生鲜电商的运营成本有积极意义。其中,支持大型电商平台在农村的发展,也就意味着对地方电商中小平台不会有什么大的支持。农村电商平台格局基本已成,烧钱的地方电商平台应该好好思量一下怎么办!
更加重视农村电商生态体系。文件将去年在其他部分单独表述的“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并入今年的农村电商部分,使农村电商的外围建设进一步丰满。可以说,想把农产品电商搞好,就必须先把“互联网+现代农业”搞好,这是基础性工程。同时,文件也将2016年提出的“加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力度”升级为“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进一步夯实农村电商的信息网络基础和用户基础。同时,与其自己做农村电商,还不如做农村电商服务商。农村电商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生态,支持生态的关键在于电商服务,这是目前农村电商的短板。今年的一号文件态度很明确,就是要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
更加重视农村电商物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其中透露的信号是,要对现有的农村物流体系进行整合,否则若干自成系统的农村物流体系不经济也不现实;而对骨干物流网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视也是回应了现实的制约。
在农村物流问题方面,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公共事务总经理郑威认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电商的规划呈现出“两横一竖”架构思路。两个支柱分别是依托农村原有的设施和生态体系,用互联网赋予其新能量,以供销、邮政等“国家队”为主力。同时,国家鼓励大平台电商到农村开辟业务,帮助建设电商生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阐述农村电商的章节用大量笔墨提到了建设完善农村物流系统的重要性,反映出物流将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基石。
“我们在发展农村电商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基层政府意识的缺失、基础物流的缺失和基础人才的缺失,这些问题在没有国家政策导向的情况下去做,那是事倍功半的。”郑威说。他认为,农村末端物流“最后一公里”是农村电商痛点所在。
(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