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农村、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村,是北京农商银行与生俱来的使命。从1951年成立农信社,到如今资产总额超7000亿元的商业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从未离开过农村。目前,该行拥有694家网点,居北京市各银行机构之首,是唯一一家金融服务覆盖全市16个区所有182个乡镇的金融机构,在其中40个乡镇是当地唯一金融机构。
坚守在深山的金融管家
位于延庆县东南端的大庄科乡是个美丽的小乡镇。之所以说它美,因为盛开的山桃掩映着村舍,构成了田园诗一般的画卷。而之所以说它小,并不是因为它地区面积小,而是它位置偏远,人口稀少,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
地处这里的北京农商银行延庆支行大庄科分理处是全乡唯一一家金融服务机构。老式的高柜台,不足27平方米的营业厅,4名员工,2个对外营业窗口,却承担着为全乡居民和各企事业单位提供除贷款以外的各类银行服务。
郭春梅是这家网点支行的行长,已经在这里度过了6个春夏秋冬。由于大庄科风景优美,气候怡人,“农家乐”成了山区里的主要产业。作为当地最主要的金融机构,郭春梅带领着她的小团队一次次地入村宣传,对村民们手把手地进行培训,用POS机、网上银行以及银行卡进行资金结算,让村民们感受到现代化金融产品的便捷与神奇。“这里的公交车很不方便,也没有达到村村通公交,有的农家院地处村庄深处,有的就在山间,每一次我都只能在远远的地方下车,然后步行一段很长的山路。其中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恐怕也只有我自己能够体会。” 郭春梅说。
截至目前,大庄科分理处各项存款由2010年初的9964万元增长到15877万元,增长率为59%。分理处拥有对公账户88户,对公存款5228万元,个人账户12695户,储蓄存款10649万元。这样的存款额虽然不能与城区支行、市区支行媲美,但让金融服务覆盖了山乡的千家万户。
“流动银行”走入农民的家
每周五,在怀柔宝山镇碾子村头,都会有许多村民早早排起队,等着从50多公里外的汤河口来这里的北京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为他们办理金融业务。
怀柔区区域面积广,山区覆盖率达88.7%,下辖14个乡镇、2个街道、32个居委会、284个行政村。其中,有200余个行政村没有银行网点覆盖,这些行政村大多处在深山区,交通不便,存取款都要到几十里以外的银行网点办理,市民来回要一天的时间。
作为怀柔区经营规模最大、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北京农商银行着力满足这类较小行政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北京农商银行怀柔支行下辖的汤河口支行于2009年8月率先在北部深山区碾子村建立起了流动银行,成为第一家为北京山区提供流动服务的金融机构。据了解,流动银行的服务方式是以网点为依托,采取传统柜台以及定期营业的模式提供金融服务。每周一天,由北京农商银行汤河口支行派两名柜员到碾子村为当地的百姓办理金融业务,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得益于流动银行,包括碾子在内的周边10多个村的百姓,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存取款、重置密码、居民健康卡激活等基本金融业务,缓解了困扰当地百姓多年的存取款、缴费难等关系民生的金融服务难题。
贴心的乡村金融便利店
沿北京西部蜿蜒起伏的山路行进到110公里处,过了18潭,再转18弯,在一处刀削石壁上,“淤白村”3个字赫然在上。
26岁的赵莹莹是门头沟区淤白村的大学生村官,也是村中乡村便利店的辅导员。和普通的便利商铺不同,这是北京农商银行设置的农村基本金融服务点。
北京农商银行在人口数量达到3000人的行政村设立乡村自助店,内有一台自助取款机,一台自助终端和一部客户直拨电话。在店辅导员的指导下,当地村民可以办理取现、转账、查询、自助缴费、业务查询、销售及柜台延伸服务等各项服务。而在人口数量达到1000人的偏远农村,设立乡村便利店,配置能够通过存折及银行卡登录的多功能自助终端和一部96198直通电话,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查询、转账、缴话费、补登存折、网上银行等多项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北京农商银行已经在这样的偏远地区建成乡村便利店283家,乡村自助店26家,农村金融服务点340个。
谈及任职辅导员以来农村金融生活的改变,赵莹莹说,“由最初半信半疑到现在业务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村民开始利用便利店提供的服务设备。尤其是年轻人缴纳养老保险和老年人领取养老金,更是成为村民们大力夸赞的业务。社保局将合作医疗报销款直接打进农商银行存折(卡),对于常年生病在床、无法外出办理银行卡的老人来说,北京农商银行送到家门口的服务,解决了大问题。”
京郊奏响致富曲
“如果没有北京农商银行的支持,我还是一名普通农妇。” 昌平区崔村镇真顺村农业观光园园主张士芳充满感激。
以前,张士芳与其他农户一样主要靠种菜维持生计。直到2005年,张士芳来到北京农商银行昌平支行咨询贷款事宜,因为符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她顺利得到了期限1年的计生贴息贷款2万元,靠这笔贷款种起了草莓。2008年,昌平区推出“一花三果”贷款,由北京农商银行贷款给经营百合花、草莓、苹果、柿子产业的农户,区里再给予全额贴息,张士芳又搭上了产业扩张的顺风车。2009年,随着北京农商银行30余万元信贷资金的到位,张士芳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品种,她种植的草莓也在全国草莓擂台赛上一举摘得两项单赛金牌。2014年,借助从北京农商银行贷到的100万元存单质押贷款,张士芳利用自家农家院经营餐饮接待。如今,她的农业观光园占地30亩,种有草莓、樱桃、苹果等果品,一年四季均可采摘;还能同时接待200人在此就餐、30人住宿。
像张士芳这样得到北京农商银行金融支持的农村创业者还有很多。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600余亿元,同时,不断大力创新金融产品,服务首都“三农”产业。该行推出“凤凰乡村游”以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为宗旨,扶持京郊“农家乐”商户的特色服务项目。经过10年持续发展,截至2016年末,“凤凰乡村游”已成功举办10届,北京农商银行投入5000万元、引领了7100万(人次)市民通过京郊旅游刷卡消费 3033万笔,有140亿元城市资金流向京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