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地方中小银行转型之路
——以南昌农商银行发展实践为例
□ 江西南昌农商银行党委书记 熊 斌

 

  当前我国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相互叠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关键。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中国金融体系相对薄弱的一环——地方中小银行,如何更好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蕴藏的机遇,从容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挑战,通过提升金融供给能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实现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对经济金融安全健康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机遇和挑战

  银行业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黄金期”后,体量和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也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南昌农商银行为例,2009年初改制后,该行各项经营指标保持了高速增长。但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和规模扩张,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信贷结构不合理,非传统利息收入占比偏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偏弱等等。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些问题并非个性问题,而是经济转型时期地方中小银行面临的共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将为包括南昌农商银行在内的所有地方性中小银行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来看。一是带来了化解风险的机遇。南昌农商银行面临大额贷款金额比重大、信贷结构调整难的问题,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风”,在政府参与化解过剩产能、消化房地产企业库存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压缩部分存在潜在不良风险、不符合绿色信贷政策的贷款,释放出部分大额贷款风险,有利于资产结构的优化。二是带来了信贷投放的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催生市场创新活力,政府将更大力度、更广范围地鼓励和引导市场创新。作为地方性中小银行,南昌农商银行以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为契机,及时推出了百福“备用金”贷款、社区贷、村户贷等支持创新创业的贷款类型,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三是带来了机制优化的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提高供给效率,优化整体资源配置。以此为契机,南昌农商银行组建小微贷款事业部、“三农”事业部、公司事业部、清收事业部,优化考核管理机制,减少行政干预,压缩业务环节,增加事业部的市场敏锐度和感知度,有效提升了客户对接效率和产品供给效率。四是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机遇。新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将倒逼南昌农商银行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推出更加契合市场现实需求的金融产品,发掘新的效益增长点。南昌农商银行以金融市场业务为主攻点,成立北京分部、上海分部,利用当地在资源、人才、信息方面的优势,做大做强金融市场业务;同时全面打开网上商城、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渠道,为突破增长瓶颈提供了新的渠道。

  从挑战来看。一是传统市场份额丢失的挑战。南昌农商银行传统客户集中在房地产、钢贸流通、建材市场、批发市场等行业和领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冲击下,这些行业面临萎缩和调整的风险,也给以这些行业为主要客户的中小银行带来了不确定性;二是新业务增长乏力的挑战。于南昌农商银行而言,受制于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种类较少的先天不足,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外汇、票据等业务规模和模式尚不成熟,对收入增长的支撑十分有限;三是信贷增速放缓的挑战。在经济下行和市场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出于风险管控考虑,支行管理人员在新增贷款上慎之又慎,信贷投放普遍减缓,进一步冲击银行的收入来源;四是不良贷款风险的挑战。落后产能的淘汰将加速部分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破产,银行信贷资金面临最现实的损失风险,给本身就处于困境的银行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地方中小银行,特别是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较弱的农商银行,应该牢牢把握历史性机遇,直面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抓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的有利因素,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同时,要清醒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挑战,“三去一降一补”必然会压缩传统产业规模,传统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取向将受影响,而新兴产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短期内难成气候,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地方中小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需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眼光,做好短期内微利或者不盈利的准备,寻求新的突破口,与区域经济同步调整,培育发展新动能。

  策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以南昌农商银行为例,近年来,在省联社固本强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战略指引下,南昌农商银行一些工作举措收获了良好效果,有力策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定力,加大支农支小力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从供给侧发力,准确把握市场有效需求,匹配相应的供给。从现实需求看,农业活动开展和小微企业经营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但银行信贷资源的配套却因综合收益较低等原因,对接力度不够,导致“三农”、小微领域因缺乏资金的“雨露”而陷入干涸的境地。这决定了“三农”和小微领域是地方中小银行策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区。南昌农商银行虽然地处省会城区,但在贯彻省联社“支农支小”的战略部署上始终保持了很强的定力,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提升“三农”和小微信贷比重。在机制建设上,南昌农商银行成立了“三农”事业部、小微贷款事业部,打造了“三农”和小微贷款专营平台。同时,与市人社局开展合作,成立创业贷款服务中心,大力支持辖内“双创”。在产品设计上,该行推出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贷款、快易贷等契合市场需求的贷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突出重点,配合淘汰落后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实现市场出清和产业结构升级。为配合改革实质性落地,需要银行把握政策导向,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那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绿色低碳保护值高的产业倾斜。南昌农商银行以落实《绿色信贷指引》为抓手,结合企业能耗高低、产能过剩严重程度、生产经营状况等情况,实行名单制管理,按照分类施策、区别对待的原则,开展信贷支持工作。坚决退出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两高一剩”行业和无法正常经营的“僵尸企业”,实行销号制管理,清理一户销号一户,策应去产能工作。同时,将退出和清收工作两手抓,借助银行间债权委员会、市场清收机构等市场力量,加快处置速度,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南昌地区产业特点,加大对航空产业、光伏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动漫影视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助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助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强化创新,补足转型升级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传统格局的改革,将打破银行业以贷款利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收入格局,倒逼银行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拓宽非传统业务的收入来源。南昌农商银行强化创新思维,以创新推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一是强化了平台创新。利用省会城市的资产、信息和监管评级等优势,在省联社指导下先行先试,探索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保险等业务,逐步补齐发展短板,实现综合化经营目标。二是强化了机制创新。以推进事业部制改革为契机,探索金融市场部、票据中心、国际业务部等盈利部门的事业部改革,构建起“流程银行”的经营体制,以业务流程来重构组织架构,形成垂直化、扁平化的管理架构,全面推进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从整体上提升对接实体经济的效率,释放发展活力,提高盈利能力。三是强化了服务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将“服务”当成产品供给,提高服务整体质量。建立“内训师”团队,对网点转型成效定期督导,定期开展“外拓”和精准“四扫”活动,多方了解客户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同时,大力延伸服务手段,与政府部门等深化合作,实现电子机具在地铁沿线、大型商场、便利超市等人流量密集区域的布放。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将手机银行与存款、贷款、理财、生活、购物、旅行等功能绑定,强化客户忠诚度,增强客户产品体验和竞争实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