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家上市农商银行的成长心得
——常熟农商银行打造小微金融信贷工厂纪实
□ 本报记者 胡宏开

图1为常熟农商银行小微办公场所。
图2为常熟农商银行小微金融总部客户经理到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图3为常熟农商银行小微客户线上自助申请平台。

    

    编者按

  苏南,国家改革试验田,全国农村金融改革最早试点地区。16年前,农信社改制农商行从这里起航;近一年,农商行在这里密集上市,迎来了银行业“第四梯队”的身影;经营管理更是在业界引领潮流,“苏南模式”成为概括该地区农商行发展的一个代名词。为挖掘行业价值、分享行业经验,近期,《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记者深入到苏南8家农商银行,探寻他们的经营管理之道,自上次报道江阴农商银行《社区银行怎么做?看全国首家上市农商行如何用智慧银行融入百姓生活》后,反响巨大,“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微信公众号点击量近万余人次。本期继续刊发“苏南模式”的第二篇。

    “8年来专注做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极致。”这是记者采访常熟农商银行小微信贷时最深刻的体会,常熟农商银行的“小微信贷”已成为全国农商银行的一面旗帜。

    有数据为证:

    截至2016年末,常熟农商银行的小微信贷余额达161.7亿元,每月办理小微信贷业务达2万笔;小微团队近1400人,超过全行人数的1/3;8年来,常熟农商银行累计投放小微信贷金额达560.75亿元,累计服务小微客户18.31万户。

    诠释这些数据的是常熟农商银行对小微信贷市场的精准定位、组织架构的再造、信贷产品的创新、立体化的服务及专业团队的打造,更核心的是不忘初心,8年来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

    市场定位:

    专注“小微”客户

    “常熟农商银行在每年年初的信贷计划上首先满足小微金融。”常熟农商银行行长助理孟炯告诉记者,不管经济环境如何变化,该行一直坚守做小做散的理念,从未忘记初心。

    “一直”两字的份量是沉甸甸的。

    自2001年改制为农商行以来,常熟农商银行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大行业、大企业为主攻方向的背景下,采取错位竞争策略,重点服务中小企业、“三农”和优质客户。2008年后,该行进一步下沉市场定位,重点服务“三农”、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开始了摸索微贷发展道路的进程;2009年初成立小额贷款中心,并与咨询公司合作,引进德国IPC微小企业贷款技术;经过七年发展,在IPC的技术基础上,借鉴信贷工厂等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当前业务发展的自有体系,并于2014年底由小额贷款中心更名为小微金融总部。

    “不管名称如何变更,但常熟农商银行小微信贷的宗旨一直未变。”孟炯说,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许多银行做不了或不愿做的中低收入“小微”客户。

    常熟农商银行专注做“小微”客户不只体现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并保持战略定力。

    该行以“户数论英雄”,要求小微企业新增客户数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同时对单户500万元以下的贷款进行单独计价,引导支行和客户经理“做大户数、做小客户”。目前,常熟农商银行有效小微客户数达13万户,户均贷款在12.3万元。

    产品创新:

    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

    在产品创新上,孟炯多次提到“因时而变”。他说,产品创新一直在路上,常熟农商银行在每个阶段、每个时段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良,并针对不同的客户设置不同的产品。

    常熟农商银行小微金融总部总经理周斌介绍,目前,该行已构建了完善的信贷产品体系,包括五大系列、24种产品:针对经营需求、消费需求、高端需求、创业需求和特定人群用信需求,分别设置了“心愿计划”、“快乐计划”、“优越计划”、“优创计划”和“惊喜计划”。这些小微信贷产品不仅“因时而变”,而且能“因地制宜”。

    目前,常熟农商银行在江苏全省70%左右的地级市设立了支行,在湖北、河南、云南等省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常熟农商银行在异地开设的金融机构同样把经营重点放在小微信贷。

    在周斌的眼中,做小微金融没有本地和异地的概念,任何产品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落地生根。他向记者解释说,常熟农商银行小微金融总部在常熟,立足江苏,放眼全国。

    金融服务:

    工厂化的业务流程

    在“服务为王”的时代,如何为客户带来优惠、便捷的服务,常熟农商银行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设立事业部制。常熟农商银行小微金融总部实行总行垂直管理的事业部制,下设业务条线、支持条线、审计条线、风控条线,包括11个职能部门。整个小微运作机制按事业部制走,在人、财、物上进行独立运作。

    “事业部制的运作极大提高了小微信贷的工作效率,并给员工充分的展示空间。”孟炯表示。

    “信贷工厂本土化”。周斌说,常熟农商银行小微金融总部每月业务量达2万多笔,贷款流程平均用时2天,最快2-3小时可以“搞定”。

    这一“神速”的秘籍源自小微金融总部基于IPC技术的信贷工厂模式。

    记者了解到,从客户贷款申请到客户调查、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前对账、放款审核、贷款发放的每一个环节实行工厂化业务生产流程。

    常熟农商银行小微金融总部信贷工厂模式嵌入了科技的力量。在此过程中,客户经理在贷前调查时,可借助MCP移动贷款平台把客户的信息资料通过照片、录音、视频等即时上传,审批中心根据客户信息实行快速审批,优质A类客户实现实时审批放款,最快十分钟到账,B、C类客户结合线下调查,当天完成资质审核和放款。

    团队打造:

    “自由星”创造传奇

    传说在宇宙中,有一颗叫做“自由星”的行星,它可以脱离万有引力定律的约束,自由穿行在星际,一直被人们视为幸运的化身。在小微金融总部,有那么一群年轻人也叫做“自由星”,他们不屈不挠,热情奔放,将大家的希望当做梦想,将大家的困难当做挑战。他们既是行内专家,更是金融能手,为普通人的生活创造一个又一个非凡传奇。

    常熟农商银行集中全行约50%的人力资源服务于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根据客户需求特点,打造三支专业化客户服务团队。其中,在小微金融服务团队中培养了900多名80后小微客户经理团队,负责专营200万元以下的小微贷款。

    周斌说,小微金融服务团队不仅年轻化、专业化,而且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在招聘员工时,坚持白纸化、年轻化、知识化,并把逻辑判断能力、亲和力、吃苦耐劳能力作为综合考量依据。

    进入小微金融服务团队后,小微金融总部把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打造积极进取、全员认同的核心文化,用文化凝聚和吸引人才。

    建设专业化培训学校,对员工职业生涯全路径进行系统化培训。

    畅通员工晋升通道,为员工提供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双线职业发展路径。

    小微金融总部设立品牌文化部,品牌文化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定期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到贫困地区支教;还有品牌文化部独立创办的内部刊物《星愿》和拍摄的微电影。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