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二代”,与“官二代”“红二代”不同,他们中的一部分可以划归为“富二代”,一部分还在“富”的路上奔走。“茶二代”与其父辈相比,他们一般来讲学历较高、思想较活跃、视野较宽阔、接受新鲜事物较快、更善于同公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沟通,但他们所受的挫折磨炼较少、优越意识较强、拼搏精神较弱、求真务实不足。当然,也不排除他们中的一部分“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严峻的现实是:许多奔波一生的茶企老板想交班却又不放心,进退两难;不少时尚、前卫、智慧的“茶二代”想接班却又掌握不了经济大权,欲罢不能。在茶业深度调整的重要关头,诸多茶企的掌舵者是否后继有人,已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话题。
茶行业新一轮的竞争,“茶二代”的眼界和能力变得格外的重要。那么,如何成为出色的“茶二代”?
树立理想
历史证明:凡是成就大事业者,都是理想集团,而不是利益集团。“茶二代”首先要珍惜父辈留下的家业,摒弃小农思想,做大产业,造福一方茶农,致力打造真正的百年企业。有理想也要有热情,热情是最好的老师,是想干事的最大动力。没有对茶的追求热恋就不可能接好棒,与其被“赶鸭子上架”活受罪,莫如对父辈明确表态“另请高明”。
练好内功
茶是一门技术活,企业竞争最基本的也是产品品质。二代与父辈相比,没有基层工作生活的经验,即使偶然从事短期的基层工作,也是不够深入,对生产,销售,投融资和企业内外部的管理经营没有真正的理解和体会。“茶二代”只有放下身段,多学多问多思,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才能使自己尽快从外行转为内行,从观潮者变为弄潮儿。“茶二代”普遍缺乏沉下心来钻研本业的态度,而是存在浮躁的心态,希望赚“快钱”,缺乏专注精神。底蕴的厚度决定了事业的高度。
树立人格魅力
办好企业需要有应变能力,也需要有当家者的人格魅力。人品是无字的招牌、是无价的信誉、是无声的召唤,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茶企最大的无形资产。作为“茶二代”,一定要树立良好的习惯,守信守约、尊重同行、关爱员工,才能为事业的兴旺发达奠定基础。只有做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才能“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只有做到“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善待他人,成人达己。
传承中创新
“茶二代”接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要传承上一辈的创业精神。努力拼搏、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是老一辈的宝贵财富,无论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都必须坚持和发扬。同时,对企业的现状做认真全面的调查分析,坚持所应坚持的,改革所应改革的。“茶二代”需要实现从创业家精神到企业家精神的转变,家大业大,“茶二代”最大的责任是守成 ,需要拥有一种更平稳的企业家精神。这是企业继任者和创业者很大的不同。
走正道,立正业
做生意讲公道、挣本份钱,不抱非份之想,不图不义之财,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定位好和政府的关系,和官员做朋友,但不和官员做生意。定位好和媒体的关系,能躲就躲,能避则避,不能避就打点好。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学习国家政策,提高政策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法制”代替“人制”,按规章办事、用制度管人。
给心灵安个家
建立平常心和顺其自然之心,读点国学、读点历史、懂点儒释道、养点情怀与气格、打点太极拳,敬天敬地敬祖宗,善待身边的人,谨防大师和神道之人。培养一点爱好,繁忙的时候懂得放松自己。
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对中国留学生慷慨激昂地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茶二代”蓬勃朝气、年轻有为、富有学识,必将对茶行业的复兴带来强劲力量,也必将推动茶业市场化、品牌化、资本化进程。
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老百姓说:穷不扎根,富不长苗。甚至有人断言:富不过三代。这些带有宿命论的话,都说明了家族事业传承的重要性和风险性,亟待引起茶老板和“茶二代”的重视与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