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着力推进服务供给创新,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蹚出了一条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响了“农民外出打工、供销合作社给农民打工”的品牌,供销合作社已成为农民信赖的“田保姆”、“田管家”。
全力建设为农服务中心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当地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妇女、老年人成为农村种地的“主力军”;农业比较效益有所下降,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凸显,“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面临挑战。农业生产经营迫切需要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德州市供销合作社找到了一条助农增收路径——大力建设为农服务中心,以此为依托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从农民最需要的关键环节入手,根据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对农民土地耕、种、管、收、加、储、销“保姆式”全程托管或针对几个关键环节的“菜单式”半托管服务。
2014年以来,德州市供销合作社集全系统之力全力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在建设标准上,按照规模适度、半径适宜、功能完备的要求,为农服务中心一般占地20亩以上,辐射半径3公里左右,服务面积3万—5万亩,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在功能定位上,主要有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机作业与存放维修、粮食晾晒烘干仓储(或农产品深加工冷藏)、病虫害统防统治、庄稼医院、农民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并设立涉农部门服务窗口,开展“一站式”公益服务,构建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深入推进,不断增加农村电子商务、合作金融、日用百货、家政服务等功能。在建设方式上,依托供销合作社所属农资公司或新建的农业服务公司、基层社及所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利用供销合作社棉厂、棉站及基层社等原有土地,改造或新建为农服务中心;有的供销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合作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系统已建和在建为农服务中心达到63处,托管服务面积达到390万亩以上。
土地托管降本节支增效明显
土地托管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的前提下,通过合作社、村级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降本节支增效,农民打工种地“两不误、同增收”。同时使作业者由普通农民变成了职业农民,作业对象由零星分散变成了成方连片,有利于采用良种良法和大型农业机械,促进了科技推广,为农业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通过土地托管,整合耕地、推平垄背,可增加种植面积10%以上;通过规模化统一农机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机械、人力等投入成本,粮食作物每亩增产10%以上,为农民节支提效200元以上;通过开展机械化统防统治作业,降低农药使用量10%以上,提高工效近20倍(植保无人飞机提高工效50倍以上);通过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在不减少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减少化肥使用量15%以上。
武城县志远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储粮仓1100平方米,购置耕种收喷药大中型农机50余台套,配备烘干机3台(日烘干能力300吨)、智能配肥机1台、植保无人飞机6架,为周边农民开展小麦、玉米托管服务,其中为周边8个村及4个农场提供从种到收(不包括浇水)全托管服务8000亩,小麦收取托管服务费345元/亩,产量确保1100斤/亩,比农民自己种节省成本90元/亩左右;玉米收取托管服务费295元/亩,产量确保1200斤/亩,比农民自种节省成本80元/亩左右,可为农民节支提效150万元以上。
平原县供销合作社利用原第五棉花加工厂30亩闲置场院,与养牛、农机合作社合作购置进口青贮打捆包膜机,建起以青贮饲料加工为主的为农服务中心。他们与农民签订青贮玉米种植合同,提供种子及管理技术,负责收割回收。青贮全株玉米饲料,符合国家“粮改饲”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优化,稳定了农民收益,又为当地养殖大户提供了优质饲料,节约了粮食资源,让农民种植更简单、养殖更便捷。2016年服务中心收获青贮全株玉米5万余亩15万吨,其中打捆裹包1万吨,获利200余万元。
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探索开展的土地托管服务,适应了现阶段农业投入方式、组织方式、发展方式重大变化的客观现实,适应了农民外出打工而不甘心土地撂荒的实际需求,是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解决好“统”的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