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电商+物流” 构筑农村流通新格局
甘肃省甘谷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拓展物流配送业务

    甘肃省甘谷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大力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努力构建农产品现代经营网络,物流配送工作成效明显。目前,甘谷县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县级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家、物流配送公司1家、农产品配送中心1处,开展物流配送和农产品配送业务的站点200多个,覆盖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初步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电子商务发展和物流配送格局。

    搭建组织构架

    为了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工作开展,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经营网络,强化为农服务抓手,甘谷县注册成立了“两公司、一中心”。

    据了解,成立“两公司”一是成立甘谷县大通供销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甘谷县供销集团联合甘谷县随心商贸有限公司,采取供销集团控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方式,组建成立了甘谷县大通供销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公司下设8个业务部门和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经营范围涉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品牌代理、酒店管理、餐饮服务等多个方面,拥有600多家固定客户(其中大型超市10家),代理国内知名品牌13个系列485个品种,现有从业人员206人,配送车辆22台,仓储面积1.5万平方米。2016年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二是成立甘谷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现与全国供销电子商务平台“供销e家”对接,通过平台销售甘谷县名优土特产品80余种,平台日访问量500多人次。目前,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平台线下特优农产品展厅1处1060平方米,乡级线下农产品展厅6个250多平方米,村级线下展示店15个;建成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8个,在部分交通便捷、网络通畅的行政村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点(线上线下实体店)65个。2016年1-10月,实现电商销售额5368万元。

    “一中心”即成立甘谷县顺通蔬菜配送中心。为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现代经营网络,2015年6月,甘谷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了甘谷县顺通蔬菜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依托磐安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磐安镇五坪蔬菜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主要经营蔬菜瓜果、农副产品、冷冻食品和各类调味品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为大宗客户提供安全可靠、价格合理、品质优良的蔬菜配送服务。

    联接服务结点

    按照“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有点”的思路,甘谷县供销合作社初步建立了以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村级服务点为依托,覆盖城乡、快速流通的三级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

    依托甘谷县商贸流通业龙头——中国供销(甘谷)物流园区综合商贸城,该县社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运营面积达1066平方米的甘谷县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将其打造成集信息发布、物流配送、库存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物流配送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运用“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促进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统一运营和调度全县的物流配送工作,实现从起点到终点覆盖整个物流配送体系的有效联动,助推物流配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依托乡镇基层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在全县15个乡镇设立物流配送站,同时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服务从乡到村全程覆盖。运营德邦物流、天天快递等乡镇业务授权物流网点,发挥物流枢纽的服务能力,使其具备物流仓储、快递收发、电子商务、及特色产品线下体验等功能。

    此外,甘谷县社积极参与省供销合作社实施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工程,分批改造提升现有的219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包括在全县195个贫困村以“三社合一”的改革模式组建的村级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配套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和物流配送点,使其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购产品配送、代销产品收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

    经济社会效益凸显

    据介绍,大通供销物流配送公司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较大规模的电子商务运营和现代物流企业,年实现营业额9800多万元(其中学生营养餐配送营业额3500多万元),累计上缴利税600多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开展学生营养餐配送业务,进一步拓宽了供销合作社服务网络,合作双方实现“双赢”的效果。

    顺通瓜果蔬菜配送中心通过开展农产品配送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通过在外地开设分销店的方式,促进本县农产品外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通过经纪人协会累计培训农民社员2.5万人次,发展农产品经纪人5620多人(其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352人);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处15.3万亩,注册农产品商标13个,农产品无公害绿色认证9个;年销售蔬菜 35万吨,实现销售额4.6 亿元,带动农户15000户,助农增收 120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甘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