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随着供给侧改革和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持续推进,中国经济L型走向明显,转型升级正步入历史关键节点。这一年,伴随经济下行影响,金融业在“资产荒”与市场风险加剧中艰难前行。与此同时,经济转型升级也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空间,我国农村金融的转型创新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新闻事件、新闻机构不断涌现。
为了展示新成就、新变化,发现新趋势、新典型,凝聚全国农村金融从业者的集体智慧与力量,推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指导下,中华合作时报社于2016年12月组织开展了“2016全国农村金融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其中包括十大新闻事件和十大新闻机构两个系列活动。
评审会根据《中华合作时报》以及“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微信公众号2016年1—11月报道内容,初评出本次活动的候选名单并予以公示,包括26件候选事件和30家候选机构。
从12月3日到12月18日,公众通过“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微信平台公开投票参与本次评选活动,在历时半个月的投票过程中,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投票数量达到180053人次。日前,专家评审会参考投票结果对候选事件和候选机构进行了终审,最终评选结果在《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2016年终特刊上予以公布。
1 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第一大行”
新闻事件:
2016年1月2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资产25.81万亿元,资产规模已超过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媒体观察:
中国农村信用社总资产达到25万亿的消息振奋了百万农金人。在一片点赞、叫好声中,不良率居高不下、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农信社规模巨大,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但法人治理、经营管理与现代银行仍有较大差距,如何从“更大”走向“更强”,这是摆在中国农村信用社面前更紧迫的问题。
新闻追踪:
《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总资产超25万亿元》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1月29日 B1版)
2 金融业营改增实施
新闻事件:
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宣布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媒体观察:
金融业由于其子行业业务种类众多,核算复杂,被认为是营改增行业中的一大难点。本次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基本确立。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信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农合行和农商行)而言,依然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确保了国家对于涉农金融机构的补贴支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新闻追踪:
《营改增细则公布:考验中小银行定价能力》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4月1日 B1版)
3 央行设立扶贫再贷款
新闻事件:
2016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扶贫再贷款,专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
媒体观察:
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并合理延长贷款使用期限,为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未纳入上述范围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4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的资金来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新闻追踪:
《央行向贫困地区农信社、村镇银行发放扶贫再贷款 最长期限五年》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4月1日 B1版)
4 供销社进军农村金融
新闻事件:
2016年4月15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中国建设银行正式签署《普惠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携手创新服务模式,共同为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便捷、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
媒体观察:
2015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的发布,供销社系统依托自身规模优势、信息优势、制度优势和品牌优势,从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到资金互助组织,在农村金融领域进行了多种尝试。新形势下,供销社需要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注重系统联动,严格防控风险,为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闻追踪:
《供销社联手建行 打造“村口银行”服务模式》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4月29日 B1版)
《供销合作社的 农村金融路线图》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6月3日 B1版)
5 农商银行上市实现零的突破
新闻事件:
2016年9月2日,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股票简称“江阴银行”,成为首家成功登陆A股的农商行。至此,A股没有上市农商行的局面终于被打破。
媒体观察:
上市与否并不是衡量一家农商行好坏的唯一标准。农商行应以上市为契机,抓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内部职工持股及有效薪酬激励机制,同时尽快实现经营战略转型,从传统存贷款经营向中间业务及投资理财业务转变,不断提高经营拓展能力和金融附加值。此外,资本市场更加有力的约束必然促使上市农商行高度关注经营利润最大化,服务“三农”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矛盾会被放大。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实现经济效益与支农的互利共赢,对上市农商行是很大的挑战。
新闻追踪:
《“上市与否”不是衡量农商行好坏的唯一标准》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1月22日 B1版)
《A股首家农商行上市 江阴银行深交所挂牌》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9月9日 B2版)
6 农商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
新闻事件:
2016年10月,江苏银监局批准常熟农商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 农商银行争夺金融租凭牌照热潮渐起。
媒体观察:
目前可见的已有重庆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江南农商银行、无锡农商银行、常熟农商银行等参股或发起的农商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不断“现身江湖”。打通金融租赁渠道后,农商行可以借机迈开综合经营的步伐;此外,可以增加一个经营新通道,将部分信贷资产业务转化为租赁形式,有利消化存贷比压力,这样既可增加信贷规模,也盘活了信贷资产;借助租赁渠道,主发起银行可以减少业务环节,丰富金融产品,既降低了成本,又拓展了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提高了资金回报率,优化了收入结构。
新闻追踪:
《银行系开抢租赁牌照!常熟农商银行4.6亿设金融租赁公司》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18日)
7 “快银行”概念被首次提出
新闻事件:
2016年11月5日,中华合作时报社主办“深度探访:发现农金新策略(扬州站)”主题活动,首次提出和倡导“快银行”并形成共识。
媒体观察:
互联网环境下,农村金融机构以移动信贷为突破口,实现金融服务的方便快捷,打造“快银行”,已是大势所趋。“快银行”建设,应以支小支农为鲜明特色、以智能化信贷为重要业务、以大数据风控为技术支撑、以互联网普惠金融为长期目标。“快银行”概念的提出,从理念、工具、业务层面为农商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闻追踪:
《“快银行”:信贷大趋势》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10月21日 B1版)
《建设“快银行”:信贷革命的突破口》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11月11日 B1版)
8 五省份完成农商行改制
新闻事件:
2016年11月21日,湖口、都昌等10家农商银行获江西银监局批准筹建,标志着江西省农信社产权改革顺利完成。至此,安徽、江苏、湖北、山东、江西五省全面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革。
媒体观察:
农信社改制是国家金融改革的重要部署,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机构生存面临重大挑战,农信社改制也遭遇了更加艰难的现实困境。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银行,不仅意味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完成了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转变,还将对改善地方金融服务,促进“三农”事业发展产生积极意义。先行改制的农商行已经走在前列,一大批还在改制中的农信社的未来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国农村金融版图的架构,也会对“三农”事业带来重要影响。
新闻追踪:
《农商银行改制:改到深处改什么?》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3月4日 B1版)
《银监会:农商行数量达1000家 引入民间资本4604亿》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4月29日 B1版)
9 农商银行成立十五周年
新闻事件:
2016年12月11日,由金融时报社、农商银行发展联盟、中华合作时报社联合主办的“辉煌十五年成就与展望——2016(第四届)农商银行发展战略论坛”在博鳌召开,“农商银行发展十五周年光影展”同期开展,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十五年来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
媒体观察:
自2001年全国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商银行成立至今,经过十五年的改革与探索,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6年9月,全国已开业农村商业银行总数达到1071家,批筹农商银行57家,资产规模达到19亿元,总存款余额14.4万亿元,总贷款余额9万亿元,净利润1446亿元,网点数量4.6万余个。农商银行积极履行服务“三农”、金融扶贫的社会责任,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中举足轻重的一支中坚力量。
新闻追踪:
《辉煌十五年:成就与展望——2016农商银行发展论坛综述》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12月23日 B8版)
10 蚂蚁金服全面进军农村金融
新闻事件:
2016年12月20日,蚂蚁金服宣布全面开启农村金融战略:以三大业务模式服务“三农”用户全面需求,以三年“谷雨计划”推进普惠金融扎根农村。
媒体观察:
让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通过竞争,发挥各类金融机构支农作用,是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有效手段。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巨头利用互联网最大的特色———社交的可视化与可追踪,减少了交易成本,并通过线下线上的结合,利用大数据和科技手段描绘出客户画像,使得风控更加系统化,可以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解决了农村金融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的行业痛点。
新闻追踪:
《一笔30万元农户信用贷款的“零风险逻辑”》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8月5日 B1版)
《蚂蚁金服开启农村金融战略 》
(中华合作时报 2016年12月23日 B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