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素颜,运动装……在养殖场的院子里,经介绍,记者才认出这就是陕西福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韩青怡。
2013年3月,23岁的小韩从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金融管理学硕士毕业回到陕西,在周至县女承父业,挑起了养殖场的担子。2015年10月,陕西省财政下发专项扶贫资金6亿元,以“政府(扶贫办)+供销合作社(供销集团)+金融(保险)+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在省内开展精准扶贫,小韩的公司成为第一批35家试点合作企业中的一员。
小扁担:当下的梦想
从西安市区到周至县,一个小时的车程,听了一路的故事,在记者的脑海里不断勾画着这个面孔,富裕的生活和辛苦的种猪养殖的反差,接受中西方教育后对扶贫公益事业的热情,a西方的经济管理理论和家族企业传统的碰撞,个人理想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大潮中何以实现。直到见面那一刻,站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说话不急不缓的姑娘。她说,她想把城市的餐桌和村里孩子的课桌连接起来。
毕业那年,小韩试着去找过自己的“远方”。提起横店拍电影和丽江开客栈,她不多说,只是憨厚地笑。还是那一年,她和同学去周至县板房子镇转山看金丝猴,村里留守儿童小小的身影扎在了她的心里。她觉得,要帮助他们。
中西方教育的学习背景,让她对扶贫公益事业有自己的思考。“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方式是让孩子们的父母回来,要给他们一份谋生的工作。山里人贫困,但山里有丰富的瓜果食材。城里富裕家庭有更好的消费能力也想要安全高品质的食品,需求通过对接,就可以把城里孩子的餐桌和山里孩子的课桌连接起来,比捐款更有意义。”
这是小韩当下的梦想,也许当时她并不知道,70年前,“一根扁担两个篓,肩挑货担绕山走”,在河南扁担精神的发源地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前辈,也做着同样的传递。小韩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她想不到的是日后与供销合作社的缘分,就是从理想的契合开始的。
供销合作社:从认识到认可
“我爸骗我回来的。”小韩的父亲是陕西椎体病研究所的一位名医。2007年,他反哺家乡,投资2000万元在周至县建起了陕西供销福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我不想回来给我爸帮忙,他的管理方式是带着大家干,自己修路自己盖厂房。比如,来客人了,我如果说买茶叶的钱要走财务流程,这太难了。”学了一脑子西方管理理念的小韩对于接手家族企业颇有顾虑。这一次,供销合作社帮了忙。
公司被选为扶贫试点企业后,与陕西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按照陕西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小韩和集团的驻派监事一起,完善管理制度,从“三会一层”到“三重一大”,从人事劳资到财务和资金使用,特别是监督审计。正式合作前,集团提供了10家国资委认可的审计公司名单,在周至县审计局的认可指定的范围内进行了审计工作,这帮了小韩大忙。陕西供销集团高彦芳介绍说,集团针对扶贫工作,成立了审计部、监事会办公室等,建立了跟踪监测机制,合作企业融资、贷款要按程序报批,将负债率控制在70%以内,同时要求市县审计部门跟踪审计,省审计厅每年组织开展审计评估。这套系统布局的落地,让小韩觉得,与供销合作社合作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2015年底,陕西省社主任陈纯山带队调研第一批扶贫试点企业,来到福地牧业公司。这一行,对小韩触动很大。
“他直接往猪圈里冲,兴奋得不得了。”小韩说,“我想领导考察嘛,不过就是参观走个形式。那时场前这条路还没修好,天很晚了,陈主任比我爸年龄大,猪圈里沼气冲鼻的味道挡住过很多参观的人,但没挡住他,他看到新下的小猪仔很高兴,就在这猪圈前问了我很多产前产后的细节问题,我很意外。后来,陈主任来过很多次,他是很敬业的人,让我对供销合作社有了更深的认识,有这样的前辈和合作伙伴在,我们没理由也不敢偷懒。”
小韩从供销社获得首批试点企业扶贫资金700万元,她立下了这样的目标,项目实施一年后,让586户贫困户摘掉贫困的帽子,板房子镇全镇脱贫,三年达到富裕指标。一年多的时间里,小韩在省社联合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以共同利益为纽带融合发展的整体布局下,参与到这场有组织的扶贫攻坚战中。目前,公司已为213户贫困户登记在册。公司与周至县生猪养殖协会、陕西畜牧管理技术学校合作,按照“公司+联营合作场+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直接带动86户贫困户。公司还帮助贫困户通过技术培训组建合作社,成立联营合作场;通过跟陕西和平果业公司的合作,在保障销量的前提下,公司组织贫困户种植猕猴桃,目前有61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在农技推广厂区,小韩介绍说,所有种苗、架杆都由公司提供,贫困户同公司签订猕猴桃代种植协议,公司保证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5%。在果园3年丰产后,公司在收购果品时分5年抽取30%利润,5年后果园归贫困户所有。公司还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不具备耕种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土地流转到公司,每年每亩分类按不同土地标准支付租金380-860元,贫困户可以直接拿到这笔土地流转费。返程路上,小韩指着一处餐厅介绍说,他们协调安排了51个贫困户在餐厅工作,餐厅的食材就来自于自己的基地。她正在尝试打通一条产供销的订单式链条。
小青鸟:羽翼渐丰
2016年,小韩不但把扶贫事业做得有声有色,还做了母亲,她的爱人是在做扶贫工作时认识的。企业融合发展的一年,小韩带着身孕每天往返于西安与周至,从基地到厂房,出入各种会议。把种猪送到养殖户家里的时候,小韩怀孕7个月。小韩说,虽然山路颠簸,但宝宝很乖,没有给她捣乱,可能跟她做的扶贫事业有关。采访当天,孩子刚刚满月不久,小韩已经回到基地一周了。
小韩资助了当地32个贫困学生,但她关于“餐桌与课桌”连接的大目标还没有实现。小韩说,像她一样有扶贫意愿的人很多。如果一份从餐桌到课桌的订单,可以把这种关怀连接起来,织起一张大网,也许就可以营造一种人人可为、能为的脱贫攻坚环境,拉近人们的距离,不管是在大山的角落还是城市的一隅。
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小韩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这期间,通过一次次走访贫困户,面对面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设身处地感触那些过去只是听说但从没见过的生活状态和境遇,小韩说自己仿佛是在不同的两个世界里切换。“我从小生活在城市,在有限的视野中,大家生活的烦恼、喜悲大都是来自自身,但这些与基本生存保障相比,其实都是可以化解的小事。这份经历让我感恩我所拥有的生活,让我变得更平和地去感受和经历生活所带来的一切。”
2016年即将过去,小韩说很庆幸自己在供销合作社的大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一份小事业,传递关怀,也治愈自己。在小韩的梦想里,似乎可以看到一个逐渐清晰的轮廓——有一张无形的大网,让我们彼此连接更加紧密;让每一个角落的人,平等地走在一起,同步走向一个共同的未来。
朝气蓬勃 后生可畏
□ 计 慧
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能看到机遇,又不畏挑战,满怀信心追求自身价值体现和社会认同。——这是23岁的韩青怡和越来越多加入供销合作事业的年轻力量的共通之处。
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基层组织体系逐步健全,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网点又成为了农民发展生产、消费购物的首选场所,“消失”多年的供销合作社正在重返乡村和人们的视线,重新成为农村流通市场的主力军。越来越多有志于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年轻人正向供销合作社这个平台集聚。
他们满怀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追求梦想的信心。我们看到90后的安徽铜闸供销合作社理事长金晓雨,快递春节停运,自己开车当起了快递员,奔赴合肥、芜湖、马鞍山,抢在除夕前把粮油产品送到了客户手中。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她转型升级,建微信群、发展电商、变大包装为小包装、走品牌化道路,坚信有了供销合作社的依托,只要自己努力,即使在农村,也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他们满怀创新发展的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我们看到90后的青海大通百灵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米存民,自建电商平台,网上销售特色农畜林产品种类达170多种,日销售额2万元左右;与本地乡镇的12家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城区建立2家电商实体体验店,签订了72家品牌蔬菜配送加盟店,还建立了全县第一批50个服务“三农”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他的目标是实现线上和线下交易的有效融合,把自己的电商平台打造成涉农电子商务的典范,使青藏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得更远。
他们满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我们看到90后的安徽含山丰华供销合作社主任刘帆,在当地出现粮食卖难时,带领基层社与农民共担当,克服万难,10条船、40车皮共1000万斤粮食发往了江浙和云南。他将先进的技术和电子商务带入到传统农业中,让农民也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以及信息技术对生产生活的改变。他说:今天我以供销合作社为荣,明天定要让供销合作社以我为荣!
改革需要创新,改革需要担当。这群年轻人,他们致力于做“三农”事业的引领者,想方设法把父老乡亲领上增收致富的道路;致力于做“三农”事业的开拓者,克服万难以新思路、新办法打开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在供销合作社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之时,这些年轻人汇流成一股新鲜的血液,让供销合作事业内生力更为强大和持久。
因为他们的加入,供销合作社与农民联结更加紧密;因为他们的加入,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因为他们的加入,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运作更加高效。
他们,对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意义深远。
16同行
扶贫攻坚2016档案
今年以来,各级供销合作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总社关于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供销合作社工作实际,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
10月
10月16日,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陈纯山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及扶贫日系列活动中,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荣誉称号。
11月
11月29日,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召开。根据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关于搭建国家贫困县名优特产品网络博览会精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牵头会同中央网信办、农业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搭建网博会,并在此次推进会上正式上线。
12月
12月2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赋予供销合作社3个任务:
一是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邮政、供销合作社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和改造服务网点,引导电商平台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
二是加强交通、商贸流通、供销合作社、邮政等部门及大型电商、快递企业信息网络共享衔接,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
三是支持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合作社、商贸企业的合作,推动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率先建立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供销合作社系统扶贫模式
产业精准扶贫:
陕西省供销合作社探索开展了“政府(扶贫办)+供销社(供销集团)+金融(保险)+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这一现代农业产业精准脱贫新模式。
电商扶贫: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以“网上供销社”电商平台为依托,积极打造雷锋式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网络平台,为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便民服务、乡村休闲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和工业品代购服务。
金融扶贫: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以“供销金融超市”网络平台为载体,积极开展“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
“扶智”脱贫: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通过组建驻村工作队的形式积极开展扶贫脱贫工作,针对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学历不高、劳动技能缺乏等现状,在所驻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掌握一门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村社共建”扶贫: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发挥系统“服务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的优势,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纳入“村社共建”体系,以“合作社+贫困户”为主要方式,通过利益联结、定向帮扶、就业安置、创业扶持等途径精准发力。
社企联动扶贫:
山西省供销合作社制定出台了《山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百社万户”精准扶贫行动方案》,按照“因户施策”精准扶贫思路,由社有企业、基层社牵头领办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更多区域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金、资产、土地、劳动等入股专业合作社,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大数据扶贫:
贵州省供销合作社在“大数据”、“大扶贫”战略的引领下,全面推进“互联网+体育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现代高效的电商、物流、金融和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