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浙江省临海市社合作指导科科长吴敏智,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临海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秘书长。这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赋予他的新任务,几个身份交织带给他几倍的工作量,多项任务叠加让他无暇顾及爱好,忙碌成为他这一年的常态。
空闲的时候,吴敏智喜欢摆弄几盆兰花,对兰花的品种、属性颇有研究。这个淡雅的爱好与他瘦弱、斯文的外形如此一致,给人和谐逍遥的感觉。在浙江省临海市供销合作社工作了近40年,业务已了熟于心,各项工作干起来都得心应手,他拥有这个年纪该有的张弛有度、舒适自在的生活。
而这一年来,这样的状态似乎被打乱了,作为临海市社合作指导科科长的吴敏智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临海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秘书长,这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赋予他的新任务。几个身份交织带给他几倍的工作量,多项任务叠加让他无暇顾及爱好,忙碌成为他这一年的常态。
做好合作社的“娘家人”
作为农合联的重要依托单位,在改革的这一年里,供销合作社实现了与农合联同步改革、双线运行,调整了内设机构、优化了功能、充实了人员力量,为农服务功能更健全、市场运作机制更完善。供销合作社改革与“三位一体”改革形成的叠加效应、联动效应,让吴敏智这个“老供销”欣喜不已。他说:“临海市目前首批已将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农民培训、农民信箱等4项职能划转到了农合联,将来会有更多涉农部门的经营性服务事项整合到农合联中去,真正实现政府实行管理职能,服务功能由农合联完成。”这样一来,供销合作社对合作经济的服务范围就可以从之前的几十家覆盖为全市3000多家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实现更大的作为。
更为重要的是,农合联给合作经济组织搭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合作社可以通过农合联这个“娘家”,将自己的利益诉求反映给政府。吴敏智这个秘书长成为了合作社真正的“娘家人”。合作社的利益诉求也成为他的利益诉求,围绕合作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吴敏智忙得不可开交。这一年,他几乎没有休息日。各街镇成立农合联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让农合联能够发挥好作用。现在有政府的扶持,但是政府扶持只是扶一程,要长久生存,未来还要将农合联打造成实体性的合作经济组织。
为了在一开始就筑牢农合联生存的根基,临海市将农合联建设纳入对各街镇政府的考核。“这几天我们正在忙着考核,针对临海市农业产业资源丰富、区域特色明显的现状,我们全面推行‘一镇一社一品一服务’,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推进同一产业联合发展、规模发展、集约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吴敏智如是说。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如今他的喜怒哀乐更多地被工作这条线牵绊着。“经常加班,经常出差”,他也曾“抱怨”,而这“抱怨”很快被欣喜所取代。下半年,他带着农合联的成员,辗转上海、昆明、杭州各地,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希望借此机会将临海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农展会圆满完成!临海草编在农博会上吸睛!阿燕火龙果、君林蓝莓在农博会上获优质奖……农合联成员的每一份收获都让他笑逐颜开。这是对农合联的肯定,带给他动力,也带给他更多的责任。“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资、科技等服务对农民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对合作社来说,把农产品卖出个好价钱,才是给他们最实在的服务。”吴敏智说。为了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农合联启用了所有能用的资源。借助供销合作社已有的农产品销售平台——“临海市绿色山海农产品配送中心”“桔乡农产品配送中心”“农家汇”等经营服务实体,农合联成员的产品为更多人所熟知;利用“临海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电商平台,500多家合作社涉足网络交易平台。顺应“互联网+”要求,农合联搭建了更多“电商+合作社”发展平台,土冒网与临海特色农产品品牌合作社联合,上游对接本地优质农产品、下游撬动多渠道销售,不断打造符合市场需求和最新消费理念的特色品牌。
“农合联一定要在打造临海农产品的集体形象、树立优质品牌上下更多的工夫。”吴敏智说,这个58岁的“老供销”,因为梦想照进现实而更加努力,正在用改革焕发出的激情和对事业的热情迎接着新的任务与挑战。
不期而至的收获
“得益于综合改革,让我们供销合作社有了更大的平台了,可以更好地实现服务功能。对我这个‘老供销’来说,感到非常欣慰。”吴敏智说。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提升和扩大供销合作社服务于合作经济组织的能力和覆盖面。面对数量剧增但是内部管理、品牌建设等运行仍不规范的合作社发展情况和社会对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认知模糊不一的现状,临海市社几年前就开始考虑要为农民合作社提供成体系、成规模的服务。早在2013年,临海市社向临海市人民政府提出建立临海市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服务中心的申请,并得到政府的批准。
“建成后的服务中心集聚了供销合作社的各项服务功能,为合作社提供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各类为农服务公共平台。这个服务中心效果很好,树立了供销合作社的形象,也为合作社提供了包括财务、管理、品牌建设等各方面内容的服务。”对于自己的想法终成现实,吴敏智感到很高兴。但同时,高兴中还有一些遗憾。由于成立时间不长,能开展的业务也有限,服务中心辐射面还只局限于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几十家合作社范围内。如今,农合联这个大平台的建立,使他们最初设计的系列化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的合作经济组织中得以延伸。
改变源于这场改革,也得益于之前已有的工作基础。2015年10月,在浙江省社综合改革中,临海市被列为浙江省首批“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推进县(市),临海在全省20个推进县(市)中率先完成了市镇(街道)两级农合联建设,全力打造了农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农合联产业合作园、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资产经营管理中心等经营服务平台。
今年7月25日,浙江省“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现场会在临海召开的那天,吴敏智作为讲解员向前来参会的嘉宾完整介绍了农合联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谁能想到,侃侃而谈的背后,是他多少年工作积累的集中迸发。
静水遇澜 壮心复燃
□ 米雅娜
58岁了,吴敏智说再有两年,他就要退休了。然而,从他工作状态以及言行举止中,你找不出一丝松懈、敷衍的感觉。规划有度、情绪饱满,难以想象从事一个行业40多年的人还有这样的激情与干劲。
业务驾轻就熟,本可安然度日。然而,综合改革的大势燃起了他们日渐削弱的雄心。
在供销合作社系统,有着像吴敏智一样的一个群体。这是一个为我们所熟知的群体。大家都说,供销合作社是个老系统,见证这个老系统最直观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参加工作就投身到供销合作社,几十年来在各个岗位摸爬滚打;他们的身上有着为我们所熟悉的共同的印迹,对供销合作事业如数家珍;他们了解供销合作社每一段发展历史的起落沉浮,深谙农资、棉花、再生资源每个行业的经营门道,熟悉基层社的一砖一瓦,甚至认识基层社辖内的多数邻里乡亲。
他们对供销合作事业无比的忠诚和热爱。然而,大量重复、单一的工作也在消耗着他们的激情、损耗着他们的创造力。面对“三农”事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他们曾经深感无力;面对着传统行业的经营压力,基层社实力不强、服务内容有限,他们曾经深感无奈。尽管依然尽职守责,但是却失去了对事业的那份拼搏与冲劲。
当中发〔2015〕11号文件出台之后,最先在眼中出现亮光的就是这个群体。他们太清楚症结所在、太明白顶层设计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意义。“要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目标何其明确、任务何其艰巨,如此良机怎容消极倦怠。
怀着对这份事业的热情,这个壮心不已的群体被重新点燃。他们不甘于消沉,更不愿意错失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良机。
于是,我们看到了吴敏智,这个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奉献了几十年的“老供销”。他面对新的平台,焕发出了活力与动力。
我们看到,吉林,那个在供销合作社工作几十年的老处长,加班、出差、夜以继日,对文件的字斟句酌、在沟通协调会上的据理力争,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争取尽可能多的政策、尽可能好的环境。
我们看到,山东,那个一辈子从事供销合作事业的基层社主任,面对一家一户小农生产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现状,重拾家伙另开张,整合基层社资源、研究当地农民需求和农业现状,购置现代化农机具、建设烘干储藏设备,大田托管、农产品加工、储藏服务,不仅温暖了当地农民的心,也燃起了自己心中的那团火。
在河南,我们看到,那个深山中的供销合作社主任,参加学习、研讨、培训、跑项目、搞对接,接受互联网的洗礼。他要借助电商平台,为深山里的优质农产品构建一条更加顺畅的出山之路。
……
在滚滚的改革大潮中,这些我们曾经熟悉的人似乎出现了陌生的面孔,而每一张不一样的面孔背后,都有着一样的赤诚与努力!
16同行
筑牢根基 砥砺奋进
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强不强,关键看基层。基层组织是直接面向农民开展服务的前沿阵地,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全系统基层组织覆盖面大幅提升,经营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三农”工作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也密切了与农民的联系,为供销合作事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
6月13日—14日,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会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汪洋副总理5月6日听取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工作汇报时的讲话要求,并对下一阶段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做出部署。
会议指出,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全系统认真贯彻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综合改革试点和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广土地托管服务、探索社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做实合作发展基金等一些重点领域和环节取得突破。国务院批复的河北、浙江、山东、广东4个试点省,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大胆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系统基层组织覆盖面大幅提升,经营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综合改革成效在基层得到显现。
云南省社:强化“三会”制度 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云南省社根据综合改革要求,以健全各级供销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为切入点,在行政村抓各类农民合作社建设、在乡镇改造基层社和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健全“三会”制度,以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办法,理顺了各级供销合作社之间、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社有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将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今年1—5月,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总额365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04亿元,同比增长14.6%;汇总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14.8%。
山东省社:村社共建 合作共赢
2013年9月以来,山东省社在全系统推进“村社共建”创新工程,构筑了村“两委”、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组织的“四位一体”合作机制,形成了“党政支持、组织推动,供销主导、部门联动‘四位一体’、利益共享”的工作机制,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通过共建农民合作社、共建服务中心、共建发展项目、共建干部队伍,搭建协同为农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成体系、可复制的服务模式。 截至2016年5月底,全省已有13362个村实施了“村社共建”,增加村集体收入3.9亿元,带动农民年增收5.3亿元。其中,村集体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有4127个村、5万元以上的有1372个村。
河北省社:构筑新型联合社组织架构
近年以来,河北省社全面推进组织体系、服务机制、管理体制等改革创新,在1898个乡镇建设了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的新型基层社。各市在对基层作社进行巩固、完善、提高的基础上,积极组建乡镇级、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70多个县构建起了“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供销集团”的新型联合社组织架构,加快了拓展金融、电商等新兴服务,打造了涵盖农村产权交易、投资担保、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多种金融业态的省级服务平台,改革试点成绩得到了中央改革办的肯定。
2016档案
过去3年中,全系统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新建基层社8664家,总数达到2.8万家,乡镇覆盖率由56%提高到85%;
农村综合服务社发展到36.1万家,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60%;
农民合作社达到14.7万家,发展合作社联合社5600家,占全国联合社总数的78%。
2015年,县及县以下销售额超过3万亿元,占到全系统的70%以上,综合改革成效在基层得到显现。
2016年1—4月份,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25万亿元,利润7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