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节约型是农商银行谋求下一步发展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在2016农商银行发展战略论坛上,中国光大银行原副行长李子卿表达了这一观点。
李子卿指出,农商银行,包括国内一般商业银行,目前不仅面临重重外在竞争和挑战,而且在自身经营管理上,也普遍存在资本消耗过快、业务发展战略不清晰、利润来源单一、风险管理落后、考核和激励不够、个人单位产出较低等弊端。
针对银行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李子卿在开出了“走资本节约型“路线这一良方的同时,也为农商银行实现资本节约型发展,指明了三条可选途径。
途径一:
改进战略定位、产品核算、激励机制,促进利润增长
李子卿指出,要实现这一途径,就需要各银行根据自身团队状况、所处经济环境、区域等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实施错位竞争,寻找适合自身市场定位的目标客户。比如,服务中小企业、零售客户等。
同时,要精确地做好市场定位、客户定位、细分市场,提高银行信贷的定价能力,增加单位风险的收益水平,提高利润贡献度。根据市场定位,确定资源配置、人员选聘、培训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和风险政策,一方面,通过具体措施对市场定位进行落实;另一方面,减少风险资产的的消耗,提高盈利能力。
此外,应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措施,将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嵌套在绩效考核体系里,使全体员工都能贯彻资本节约型发展的指导思想。
分析过程中,李子卿指出,“精细化产品核算,是银行实现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的基础。”
据他介绍,西方银行的产品核算是比较精细的。一般商业银行产品约有1900种,分为存款产品、贷款产品、或有产品、内部账产品等产品模块,其中存款产品有600多种,贷款产品300多种,或有产品200多种,内部账产品700多种。但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核算体系还是粗线条的,仅进行简单大类产品核算,如对公、对私、同业,至多细化到对公贷款、承兑汇票及对私住房按揭、信用卡、消费信贷等,无法核算至银行的客户经理、客户及具体产品上,这导致总行管理层的资本节约型发展理念无法有效地传导至客户经理及其市场拓展行为上。难以支持管理层有效使用风险资产,资本金消耗也无法得到有效扭转。
途径二:
业务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李子卿指出,这一途径的实现方式,包括跟IT、互联网结合做产品创新;代销理财、基金、私募基金、代销保险产品;代理服务收费、代售机票、代售房产、汽车。
在上述方式方法中,李子卿认为,代理销售理财产品是农商银行中间业务增长量最快、最容易的手段。不仅如此,对农商银行而言,销售理财产品还有诸多有利之处。例如,可以有利于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不承担风险;有利于增加客户粘性、增加服务品种;将高于信贷规模的存款转化为中间业务收入,减少利息支出。
分析过程中,李子卿强调,银行不应比大小、论规模,关键要看盈利能力。做为一个银行家、企业家来说,更为注重的应该是利润风险,而不是规模风险。
途径三:
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风险资产规模的腾挪空间、做大资产规模
对于这一途径,李子卿表示,其前提是银行鲜明的客户定位、信贷资产收益率较高。
他分析指出,如果选择这一途径,有利于中小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表,将资产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出表,解决资产负债不平衡和流动性压力。一定程度上将风险资产规模降低,腾出新的信贷资产规模,将信贷资产变为现金流。
同时,可以节约风险资产。他指出,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率高,互联网资金成本低,通过互联网理财,实现出表(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节约风险资产、赚取差价(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减轻股东不断追加资本金的压力,走”轻资产、高收益”的银行发展道路。
此外,有助于解决信贷规模受限、信贷政策授信、异地授信等监管问题,通过互联网将区域性银行业务扩展为全国性银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