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展开,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财政扶贫资金660.95亿元,较上年增长43.4%。中央财政农业农村投入的新增资金,重点用于扶贫开发,主要向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倾斜。
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围绕“补短板、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试点涉农资金配置权下放给贫困县;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发展。
简评:在过去30多年间,涓滴效应、包容性增长和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各有各的功能、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都是我国有效减贫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受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影响,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将下降,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将进一步减弱。包容性增长的主要措施,如以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持续提高农产品相对价格,将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十三五”期间使扶贫标准线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是未来更长时期在我国推进2015年后发展议程、消除绝对贫困和改善底层40%人口的收入状况,都需要加大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的实施力度,特别是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使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