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7年棉花需求不会激增


    近日除了国内棉花市场的涨跌外,外围市场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纺企面临产品结构、出口方式及风险应对等调整压力。随着欧佩克组织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加强合作达成原油减产协议以及特朗普提名石油大亨任国务卿助推美俄关系,使石油上涨的预期爆棚,油价短期有望冲击60美元/桶,受此影响,PTA、EG、MEG、涤纶短纤等化工产品都将快步跟涨,原料整体大涨或将是压垮中国企业纺织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了解,12月中旬以来,江浙、广东等地1.4d涤纶短纤的市场价格已涨至8500元/吨以上,较11月中旬涨幅超过500元/吨,而且受原油提涨、短纤生产检修及纱厂“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拉动,涤短继续高歌猛进的概率较大。目前1.4d涤纶短纤与3128级皮棉的差价缩小至7500元/吨左右。那么,纺企原料采购是否会调整?产品将向哪个方向调整?笔者认为,尽管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但纺纱厂“弃化纤,用棉花”的比例不会很高,棉花需求也不会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第一,涤棉纱出口可开拓空间比较有限。从全球来看,印尼、越南等涤棉纱、涤粘纱产量快速增加并且逐渐向高支方向发展,而我国目前仅在40s及以上高支纱混纺纱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二,国内市场消费仍以全棉产品为主,对涤棉纱、涤棉布的认可度下降。从时间上来看,当前,织布、服装主要承接2017年春夏季订单,由于汇率波动比较大、外围市场不确定性上升以及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的竞争,国内纺织企业大多通过东南亚设厂、建厂来规避出口风险。而国内企业大多“减少出口,退回国内”,纱布、服装内销的比例较大幅度增长,全棉产品仍是中国消费者的首选。

    第三,高支棉纱的利润状况仅稍高于涤棉混纺。以JC40s纱为例,当前国内中型纺企JC40s纱的成交价格在26100—26300元/吨(不含长绒棉),即使以100%新疆“双29”手摘棉配棉生产,直接成本也接近25500元/吨(含财务费用),纱厂利润一般在500—800元/吨左右,而纺低支涤棉纱的利润也达到400—500元/吨。而且高支纱、精梳纱一般存在合同期长、占压资金大及工艺要求比较高的问题,大部分小棉纺入市热情不高,因此2017年我国纺企大量弃涤用棉的希望不大。

    (摘编自《中国棉花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