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冬季,京津地区的鲜货店、稻香村和街头的水果摊,都会摆上一种佐茶的应时鲜果。入夜,更有从胡同深处传出的小贩提筐叫卖声,引发着嗜茶人们饭后的馋涎,循声走出院门去买。小贩可论两给您约,也可论个给您数,角儿八七的一两,几分钱一个。这种鲜果,就是宋代诗人梅尧臣诗中说的“南国青青果,涉冬始知摘”——青果。
这种看起来很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却是旧时冬季人们喜爱的,南国新摘的时令鲜果。新鲜的青果可含食,初入口中,会不由自主地用牙轻嗑,果皮受伤,浸出果汁,这时你就会好奇地嘬其汁液,酸涩的味道,欲吐还未吐时,就会有一股伴着似檀香的甜味,弥漫齿颊,生津满口,回味无穷。所以,旧时小贩叫卖时,不喊卖青果,而喊“豆瓣绿地檀香果”,细嚼其果肉,有种香幽幽甜丝丝的鲜果味,直入心脾。嗜茶人,把沏好的茶水呷上几口,茶香与口中果香共长,令人品咂不迭,精神顿爽,这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一种佐茶之物,生出异样的品茶快感!其实此物,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被晋代学者嵇含,以青果“味虽苦涩,嚼之芳馥”,写在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区域性植物志《南方草木状》中。
青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橄榄”,又叫青子、谏果。旧时京津地区冬季上市的鲜食青果,主要以主产区福建的檀香果应市,为鲜食最佳品种。果略小,以120粒左右为一市斤,以湿蒲包包装。果品光滑,呈翠绿色或深绿色;果肉稍厚,质脆,纤维少,香味浓,有回甜,略带涩味。
青果虽小,却能登大雅之堂。它是旧时大户人家待客佐茶不可或缺的食品。这在已故“玩物成家”的文物鉴赏家王世襄世子——王敦煌的大作《吃主儿》中就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当年他们家待客的果碟还称之为“茶果”。从这个叫法,就可以知道这些都是和吃茶有关的东西。茶果的品种繁多,每次来客人也不是尽数全上,往往根据来的客人多少、亲疏程度上那么几盘。但是其中最早上的,必不可少的有两碟,它们就是青果和藏青果。又说:“取一枚放在盖碗里,用茶浸泡着,再一小口一小口呷着那用青果泡过的茶。一种说不出的美感油然而生。”还说:“可是它在北京已经断档不少年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原因。”
王敦煌说的用青果泡茶的方法,早在清末民初,在我国南方就广有流传。如在杭州的茶馆,每逢正月初一,要免费款待经常光顾的茶客——取密贮于瓷壅的福建青果一粒,剁成两段放入茶盅,再放入龙井细叶沸水冲沏,其色碧绿,味甘醇微辛,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店家冠以“元宝”之名,以祈新春吉庆。这时,民间亦以元宝茶敬客。
人们喜食青果,还在于它的药用价值。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青果能‘开胃下气、止泻,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鳖毒’。”此外,新鲜青果还能消热解毒,化痰消疾。选择鲜食佐茶的青果,要以果实本身新鲜、润泽、皮肉细嫩、回味带甜、富有香气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