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 梓)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蜂蜜作为天然的营养保健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近年来,由于标准不完善等原因,蜂蜜掺假造假和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给我国蜂蜜产品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12月17日,中国蜂产品协会在京举行了《中国蜂产品协会团体标准 蜂蜜》新闻发布会,协会会长王啉在会上对标准的制定意义、编制过程和标准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
据了解,中国蜂产品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发布的《中国蜂产品协会团体标准 蜂蜜》,已在国家标准委的“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于2016年3月30日开始实施。此次中国蜂产品协会制定的《蜂蜜》团体标准与《蜂蜜》国家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4项内容:一是增加了蜂蜜真实性判定的检验方法,明确了对蜂蜜掺假检测碳-4植物糖检验方法;二是在《蜂蜜》国家标准的基准下,提高了蜂蜜中水分、果糖和葡萄糖等蜂蜜的特征指标;三是相比《蜂蜜》国家标准,增加了蜂蜜中酸度、羟甲基糠醛、淀粉酶活性、灰分和甘油等指标的检测并提了数值要求;四是划分了产品等级,分为合格品、优级品、特级品三个等级。据悉,增加的这四项内容都是现行《蜂蜜》国家标准中没有的内容。
王啉指出,目前,我国蜂业正处于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把我国蜂业由数量型大国转变成为质量效益强国,是我国蜂业当前的主要任务。因此,协会认为制定推广团体标准,坚持标准引领,对于加快我国蜂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我国蜂业向质量效益强国的转变、全面提高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我们蜂产品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我国蜂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促进蜂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据了解,目前已有53家蜂蜜生产企业表示执行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