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如何能够享受普惠金融,获得更多资金以发展?
1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包括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等在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同时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对比近期密集发布的“三农”领域意见,中央高层的“三农”政策走向逐步清晰,在推进“三权分置”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让社会资本、城里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进入农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经营效益和农民技术水平的提升,以达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的目的。
而作为第三产业的农村金融服务,就是此次《意见》鼓励的发展方向。
由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果农的回信和“点赞”,江西的赣南脐橙近期在网络中爆红。在不少城里人看来,在网上卖橙子不失为果农们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但鲜有人知道的是,赣南脐橙的“扶贫”之路,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好。
12月6日,江西创业卖脐橙的何文玲告诉记者,赣南脐橙当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比较棘手的病害“黄龙病”,二是果农种橙子的性价比太低,打理4-5亩果园的家庭年收入仅在2-3万元,而单个劳动力在外打工年收入可到4-5万元。
而要摆脱收入低的问题,就需要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技术,这首先需要解决资金问题。
从目前来看,农民的融资渠道以自筹、民间借贷为主,很少能从银行拿到贷款。究其原因,金融业内的共识是:其一,农民缺少必要的抵押物品、征信困难;其二,农民融资额过低,较难对冲较高的银行放贷运营成本。这正是顶层决策者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此次出台的《意见》,对“农村金融”的篇幅着墨众多。
《意见》指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支持,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创新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提高覆盖面。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产业资本开展农村金融服务。
同时,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小微企业等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体系。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
记者注意到,前述《意见》的逻辑是,在构建大、中、小多层次银行格局,拓宽农民融资渠道的基础上,还关注农村金融当前的难点——抵押和征信。其中,《意见》提到的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在此前的政策和“三权分置”意见中已逐渐明晰,已有部分地方的银行在试水。
12月6日,深圳华金财富总经理王峰表示,农民征信之所以难,是难在没有数据。而互联网的出现刚好弥补了这一大缺陷。通过将农民的数据纳入大数据系统,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