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闻喜县是运城市4个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县之一,今年3月,该县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面对改革发展新常态,闻喜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创新理念,努力打造以聚丰供销服务有限公司为龙头、各乡镇惠农服务中心为网络的现代供销全新格局,从传统功能单一向社会化综合服务转变,走上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土地托管
打造“责任供销”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耕地撂荒或半撂荒严重,“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成为困扰农业发展的普遍难题。2015年,闻喜县东镇供销惠农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针对东镇工业企业密集、职工型农民比例高、无暇耕种土地的现状,在开展农资直供、测土配肥等服务项目的同时,将土地托管作为重中之重。
根据托管协议,农户可选择全程托管,也可选择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割等任意几种服务项目组合成托管“套餐”。中心发挥集约化生产的优势,每个环节比社会价格便宜10至15元。
东镇裴村的史清海今年62岁,家中6口人,共有土地6亩,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他把6亩土地全托管给了惠农中心,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通过托管,农机耕、种、收3个环节每亩地节省开支160元左右,今年共收获小麦3000余公斤、玉米5000公斤,收割后全部由惠农中心烘干之后存放到粮站。农忙时他还在惠农中心打短工,每天能挣70元。史清海说:“土地交给惠农中心,操心少了,跑腿费力少了,产量、收益却增加了,收割后直接烘干储存,真是服务到‘家’了。”
据悉,目前惠农服务中心共流转土地700余亩、托管土地1.2万余亩,惠及农民3000余户。农机作业辐射东镇、侯村乡、礼元镇、桐城镇4个乡镇的20多个行政村。通过土地托管,农民可以安心在外打工,既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又消除了种地的后顾之忧、减少了农业投入,供销合作社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触“电”连“网”
打造“智慧供销”
现代农业的本质是精准施肥、精准管理的“智慧农业”,这为“智慧供销”提供了广阔舞台。
今年7月,裴社惠农服务中心投资50万元,新建一座库容1000立方米,集生产、仓储于一体的生产车间,投资20多万元,购置一台智能配肥机和测土化验设备,建立了裴社乡测土配肥服务中心,开展以精准施肥为主要内容的惠农服务。
以高水肥地种植小麦为例,传统施肥一亩地要用两袋磷肥和半袋尿素,用肥成本在160元左右。通过测定土壤养分,根据地力需求实施科学施肥,每亩地只需要施一袋含有氮、磷、钾、有机肥的四元素复合肥,成本在130元左右,一亩地节省化肥30元,亩产增加一到两成。通过精准施肥,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地力,增加了有机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减少了面源污染。裴社惠农中心“牛刀小试”,仅仅几个月就为120户托管农户开展了配肥,并进入推广阶段。
同时,闻喜县社还积极实施“智慧农资”建设,开展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业务。今年以来,该县社积极开展以“互联网+供销”为内容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成立了新供销电商公司,收集全县的60余种名优土特产品,在淘宝网上开设网上销售平台;积极加入山西省社“农芯乐”电商平台,在农村建立了20多个村级电商体验店,既方便了农民朋友网上购物,又能把全县的名优土特产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形成了线上有虚拟商铺、线下有实体店铺的网购格局。
发展全链条
打造“黏性供销”
为延伸产业链,完善为农服务,今年10月,岭西东惠农服务中心购置了4台石磨面粉机,日加工石磨面粉1000公斤。托管农户在收获后,可免费把小麦存放在惠农服务中心,按照2.6公斤小麦换1公斤面粉的比例来直接换取面粉。
村民王保红家有土地20亩,他把土地交给惠农服务中心托管,今夏小麦收割后,共收获4000公斤,他用600公斤小麦抵消了惠农中心的农机作业费用,剩余的全部存放在惠农中心,手里拿着储粮证,随时可以兑换面粉,省去了农民在家收贮和磨面的麻烦。现在,农民一年到头从种到收再到“吃”,都跟惠农中心“黏”在了一起。
延伸服务链,用方便实惠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组织到惠农中心,实现了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脱胎换骨的嬗变。不仅如此,闻喜县供销合作社系统还充分发挥农合联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县社共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多家,涉及种植、养殖、深加工、农机等各个方面,带动入社社员3000余户,每年可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