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2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叶飘香 绘就发展新画卷
山东省烟台市供销社茶业有限公司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
□ 本报记者 高瑞霞

公司的生态茶叶园。
叶片肥厚的烟台绿茶。
公司的茶叶加工厂。
游客在生态茶园体验茶文化。

    “我非常喜欢喝烟台市供销社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烟台绿茶, 是他们的老客户了。他们的茶叶肥厚、耐泡、味浓。并且,现在只要扫一下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茶叶产自于哪个基地、哪块地,什么时候采摘、什么时候包装的,非常放心。”赵大爷非常热心地向记者介绍。

    山东省烟台市供销社茶业有限公司是烟台市供销合作社的直属企业,是一家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以国家农业政策为导向,从建设茶叶示范园入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为农民提供种苗技术、茶园管理、收购加工和品牌营销等一体化服务,实现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茶产业格局。

    质量是根本

    “质量是产品的灵魂,如果没有质量做前提,那么一切都是空谈。”烟台市供销社茶业有限公司技术科科长王德涛表示,烟台是我国纬度最北的绿茶适栽区。受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影响,烟台产区的茶树生长较慢,茶叶营养成分积累多,品质优良。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等体现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均可与南方茶叶相媲美。为了让茶叶品质优势更加明显,公司已经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绿茶栽培加工操作规程,进一步确保了茶叶的品质。

    俗话说:“好地插好秧,好秧长好苗;好苗结好穗,好穗打好粮。”为了选择适合北方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和优质茶叶基地,公司对烟台市11个县市区的200多个村庄进行了考察,分别提取土壤样本,普查适宜发展茶叶种植的区域。2005年以来,公司先后在牟平区龙泉镇、海阳市招虎山流转土地800余亩,投资6000万元建立了两处茶叶标准化育苗、种植、加工示范基地。而为了选择适合在北方生长的优良茶树品种,公司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引进了20多个国家级茶树新品种进行试种,并将试种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筛选出了平阳特早、龙井43、龙井长叶等5个适合北方地区生长的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公司建设了茶树良种母本园50余亩,年出圃适合北方生长的无性系茶苗1000万株,移植成活率达到95%以上。

    “优良品种茶树试种成功只是第一步,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才是引领烟台市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王德涛向记者介绍,为促进科技更好地融入农业,公司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联合成立了“中茶院烟台北方茶叶研究所”以及“中茶院桑叶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围绕“品牌建设、桑叶茶产品升级与科技创新”等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把标准化生产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并形成了测土配肥、种植管理、喷淋、滴灌、病虫防治、防冻化大棚管理、采摘加工等标准化生产管理,为茶叶品质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此外,公司还购置了农药残留检测仪器,建立了生产档案和茶叶安全质量可追溯制度,将茶叶种植地块进行编号登记,对日常管理建立农事档案,为每批次茶叶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码。通过15位数的追溯码可查询到茶叶产地、茶园日常管理、鲜叶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的详细信息,确保消费者喝到的都是“放心茶”。

    带着农民干

    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直属企业,在综合改革的推进中,公司丝毫不敢懈怠。烟台市地理纬度高,经济作物是以苹果产业为主,农业供给侧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如何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烟台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同时,农业产业又是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产业。因此,除了促进茶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外,公司还承担着制定生产标准、茶叶品牌市场推广等社会责任。而让更多的农民通过茶产业致富,则是公司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今年以来,我基本上都在种植基地为茶农做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从茶园内沟渠疏通、茶苗护理到茶叶修剪及肥水管理等,一步步指导茶农进行,让他们种植无忧。”王德涛表示,为了深入贯彻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宗旨,为了使一个茶品种变成一个茶产业,公司采取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合作方式,引领茶产业发展。公司先后领办了3个农民合作社,入社社员达到500多人。以公司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经营体系为依托,“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

    为了更好地服务茶农,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在牟平龙泉、海阳招虎山建成了两处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技术、种苗、生产资料、鲜叶收购、加工冷藏、土地托管等多种服务。服务中心每年都会邀请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烟台市农科院的专家,采取讲课、现场示范、放映录像资料片等多种形式,对茶农进行茶园选址、移栽方法、修剪、施肥、越冬、病虫害防治等全面的技术培训。

    此外,茶树对肥料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叶面肥的使用。如果使用不合理,很容易造成茶叶农药残留超标,这对于茶农来说将是一场“灾难”。鉴于此,服务中心免费为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2000多家农户的土壤提供检测服务,根据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氮磷钾等指标检测结果提供施肥配方。中心还与烟台农科院土肥所合作开展茶园精准施肥项目研究,运用酶制剂发酵茶叶专用有机肥,建成有机肥发酵车间,年产量达1000余吨,茶园使用后效果显著,真正实现了“带着农民干”。据介绍,目前,牟平、海阳两处茶园的周边发展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

    多元化发展

    “茶产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它除了可以进行商品买卖,还承载着文化宣传的任务。”王德涛说,现在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是真正了解茶叶的消费者却不多。为了提升大众认知,也为了促进产品宣传,在2013年,公司在牟平和海阳两处传统茶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以中国纬度最高和中国北方海拔最高为主题的茶业旅游生态观光茶园。

    在建设茶叶生态示范园的过程中,公司特别注重茶园的生态管理,形成了本地独特的“扑食螨—黄板—诱虫灯”绿色栽培模式,形成了“以虫吃虫、以菌灭菌、以园养茶、以茶养园”的种植模式。生态园还实行茶树与桑树兼种,在茶园地埂种植金银花、菊花、草莓、枸杞、苦菜,在路边两侧种植杏树、樱桃树和银杏树,并且对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建设了多条磨盘观光小道,配套建设了休闲亭以及便利设施。此外,公司还打造了制茶工艺坊、茶文化展示、茶休闲观光、体验采摘等10多个休闲旅游项目。现在,生态园春有桑葚、草莓、樱桃供采摘,夏有金银花、秋有金黄菊花可观赏采摘,已成为当地消费者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

    “消费者只有了解了茶叶加工生产的过程,才能更加喜欢茶叶。而借此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找到消费者的关注点,从而进行精准营销。”王德涛如是说。

    在多元化发展理念的支撑下,除了生态园建设,公司还投入580万元,引进了2条技术先进的自动化茶叶生产线,并在牟平龙泉茶园、海阳招虎山茶园建成2处茶叶现代化加工厂,使用碳焙制茶方法改进传统制茶工艺,年茶叶加工能力可达150吨。此外,公司在芝罘区、牟平区、海阳市建成茶叶保鲜库4座、标准化包装车间4个,对成品茶叶进行统一储藏、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已开发加工烟台绿茶、红茶、桑叶茶、菊花茶、金银花茶、苦菜茶及桑叶健康食品等7大系列50余个品种,涉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彩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近1000个就业岗位,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分享到到农业增值收益。

    现在,在公司的带领下,供销合作社企业与农民已经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以为农服务中心为基础,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以茶叶加工销售为引领,解决农民卖茶的后顾之忧。同时,以生态茶园及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为依托,通过产业间的相互渗透,将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让农业增效、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名片

    王德涛

    山东烟台市供销社茶业有限公司技术科科长

    记者:在茶叶的营销上,我们主要有哪些方式?

    王德涛在营销上,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获取客户的精准需求。若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埋头苦干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从茶叶的功能入手,开发特殊消费群,在大数据下开展直销服务。桑叶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保健功效,我们与烟台各健康查体中心和疾控中心联合举行健康宣传活动,在社区发放宣传单页和烟台桑叶茶,通过开展针对糖尿病人群的免费赠饮、私家车车体广告赠茶活动、微信活动等方式收集居民和消费者的血糖信息,逐步建立高血糖人群数据库。目前,已有5000余名高血糖患者信息入库。

    此外,我们还发展组织消费。在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的基础上,发挥烟台市社直属各单位的优势,成立了烟台桑叶茶送健康服务队,与城市与各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医院联合,为社区居民送健康活动。根据各社区情况,公司还开展了茶健康交流会、居民健康食品讲座、消夏晚会、困难户走访等社区活动。“社居共建”活动也与大数据相结合,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发展消费会员6000余人,培育壮大了特定消费群体。2015年以来,分别在市区20余个街道社区组织各类社区活动100余场次,合计参与居民1万余人。

    记者:互联网营销,对于茶产业来说是否适用?

    王德涛茶叶与农产品一样,缺乏严格的标准,并不适合进行网络营销。不过,我们并没有放弃网络营销,而是利用网络慢慢培养消费者对茶叶的认知,引导他们进行消费。我们利用淘宝网店、工商e购、微信商城等电商平台,定期开展活动、推送优惠信息,不定期开展大转盘、抽红包、领优惠券等活动,利用互联网优势对产品进行网络媒介宣传,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同时,我们也在烟台地区设立直营店6家、山东省内发展加盟和代理商70余家,并在北京和哈尔滨开设了办事处,在上海、石家庄等省外城市发展代理商20余个,市场覆盖10多个省份,以此来进一步扩大产品影响力,实现线上线下互补发展。目前,公司年销售额可达到5000余万元。

    记者:公司为烟台市茶产业发展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德涛:公司为当地茶农筛选了5个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还选育了1种适合当地自然越冬的群体种。同时,公司与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合作在烟台举办了评茶员茶叶职业技能培训班,加强了烟台市茶叶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了茶叶行业管理人员和考评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整体素质,为烟台市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储备了人力资源。此外,公司参与制订了《烟台绿茶产业发展规划》《烟台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让烟台茶产业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