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2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扶持优势产业 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创新支持地方特色产业
□ 富晓宇

 

  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充分发挥带动、牵引作用,是新常态下巩固传统优势、保障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平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阵痛、提高城乡百姓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利用自身地缘人缘优势,牢牢抓住地方特色,大力扶持优势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

  最是地利显优势

    “英雄城”四平市,吉林省第三大城市,解放战争中因“四战四平”战役名遐中外,被史学家誉为“东方马德里”,是东北三大粮仓之一。

    2011年大学毕业的付玉亮,不顾家人的反对,回乡养鸭创业。现在,他已经是吉林省四平市双山镇百禄村聚鑫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发展社员40人,拥有养殖舍20栋、1.2万平方米。2015年,他的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近400万元,纯利润140万元。

    双辽联社牢牢抓住当地经济强乡战略,结合乡镇特色种养业,创新产品服务,加大贷款扶持力度,截至今年10月末,“三农”贷款余额已达14亿元,重点支持兴隆养鹅、王奔养牛、新立养鸭、永加养羊等,基本实现了“一乡一品”。

    最是耕耘见真情

    延边黄牛,国家资源保护品种、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具有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肉役兼用,体格硕大,耐寒耐粗伺,肉质鲜美,柔软适口。“延边黄牛肉”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鉴定,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畅销各省市,并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吉兴牧业有限公司是吉林省第六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集延边黄牛养殖、屠宰、销售等上、下游产业于一体。公司生产的“长白弘”牌延边黄牛肉深受广大客户喜爱。目前公司延边黄牛存栏数2000余头,牛舍面积10000余平方米,是延边州最大的养牛基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黄牛管理条例》的出台,规范了市场行为,保障了养殖户利益;同时政府加大了补贴力度,贷款给贴息,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饲养量。在珲春农商行的贷款支持下,我们与土畜产品公司签订了饲料供应合同,等到屠宰、加工项目通过终批、运行,延边黄牛正好出栏,每头延边黄牛的附加值会增加2万-3万元,效益非常可观。”吉兴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对延边黄牛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郑海伦与妻子均属朝鲜族,是当地有名的养牛大户,其经营的天弘养牛专业合作社拥有成年延边黄牛100余头,平均每年利润约10万元。“目前每头延边黄牛市价1.2万元左右,剔除购买牛犊、饲料和人工费用,每头黄牛的利润在3500元左右。我刚刚从延河农信社贷款20万元,准备购买70头黄牛犊,进一步扩大养殖。未来几年我还想开个屠宰加工厂,自己养殖,自己加工,提高养牛附加值,到时候利润就会翻番。”谈起长远打算,郑海伦津津乐道。

    延边州农信社近年来累放延边黄牛产业贷款2.8亿元,助力打造延边特色牛肉品牌,帮助延边黄牛肉走进千家万户。

    最是文化动人心

    松原市乾安县,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是全国仅有的一个村镇地名称谓用《千字文》依序择字取名的县,形成了一道国内独一无二的、奇特的人文地名与区划景观,素有“井字荒”之称,被评为“中国最奇特的乡村地名文化博览园”。

    “诗赞羔羊”出自《千字文》, 是指咏诗赞颂具有羔羊般纯洁品德的人。乾安县赞字工业园区,称谓就源于此句,致力于打造绿色工业园、生态工业园。

    位于工业园的乾安县聚太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主打清洁能源产品。2014年经省能源局、发改委、水利厅等部门批准,开始建设30MW秸秆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应用秸秆直燃发电,余热供暖,可以极大缓解城区供热压力,不仅供热品质高,而且高效、环保,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农民将剩余的秸秆卖给电厂,增加了经济收入,燃烧后的底灰、炭灰又是一种优质有机肥,可实现农作物秸秆良性循环,降低种粮成本。

    在乾安联社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6月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试运行,2016年1月正式供电。截至9月末,该项目累计发电1.2亿千瓦时。

    “我们收购秸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购买;二是公司拥有大型收割机,以优惠价格为农户收割玉米兑换秸秆。目前,共从上万农户手中收购秸秆20万吨。”公司总经理姜峰欣喜地介绍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我们应用发电余热进行供暖,供热面积已达到130万平方米。等到明年管道改造完成,我们公司提供的供热将覆盖整个县城。届时将取消燃煤供热,对于缓解雾霾天气、提升百姓幸福感大有裨益。”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