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伯”真名叫光沙,论辈份,我应称他光沙伯。因他一出“娘胎”就是一张桐油脸,好似炭火烤过,因此,打自小时起,乡邻便以“火烧伯”唤之。久而久之,他的真名反倒让人模糊不清了。
神力
“火烧伯”人高马大,一米八的身材,在村里算得上数一数二的“高材生”。有一年,村里的长辈们倡议修建水尾廊桥,一来方便村民到河对岸耕作,二来廊桥建成之后,还可以为村里增添一道景观。大家觉得在理,便纷纷行动起来。年老体弱者负责清理河道基础,青壮年则负责搬运石料或分配上山砍伐木料。
挡墙基础砌好、所需木料备齐之后,开始架设横跨沿河两岸的桥梁。那时,农村没有吊车设备,运送砂石木料,全靠人扛肩挑。架设廊桥的木头十分粗壮,每根长度均超过15米,重量达千斤以上,需由四名壮汉齐心协力抬至河中心,然后再用绳索吊到桥墩之上。这种力气活,“火烧伯”自然是不二人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天,在抬运木头途中,与“火烧伯”同一端扛木料的伙伴不小心摔倒了。瞬间,重达500来斤重的木头,硬生生地压在了“火烧伯”一个人身上。大伙见状,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料想这下“火烧伯”难逃厄运,另外一端两个年轻人肯定也会伤及。千钧一发之际,只见“火烧伯”一脸铁青,挺着腰板硬是一人撑住。在场的人见状立即奔上前去帮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化险为夷。从此,“火烧伯”又多了一顶桂冠:“大力士”。
随着岁月的洗礼,水尾廊桥早已荡然无存,几年前村部已在廊桥边上重建了一座水泥桥梁,宽阔的桥面上还盖起两间小楼房,成了村里的医疗诊所和人们茶余饭后的聚集地。
扯谎
别看“火烧伯”平时一本正经,但他扯谎的本领很高,许多荒诞之事,经他之口,就像活生生一样,让人深信不疑。劳作之余,他的身旁总是围着一大群人嚷着要听他讲故事。
一年夏天,我们一群小伙伴正在家门口“过家家”,见到“火烧伯”正扛着一根火薪柴往自家里赶,几个“小家伙”不管三七二十一,缠着要他讲个故事才能走!看到我们不依不饶的样子,“火烧伯”露出一双狡诈的眼睛,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这会儿没空,改天吧,水尾际有人在‘毒鱼’(指乡下人用一种草根,捣烂之后在河水里反复漂洗,能使下游河鱼暂时晕倒),我得赶去抓鱼咧!”说完之后,便哼着小调,快速离去。
“抓鱼去!”几个小伙伴纷纷作鸟兽散,各自回家找来簸箕、鱼篓和一些瓶瓶罐罐,不约而同地往水尾际赶去,一路小跑赶到那儿,小伙伴们傻眼了,水尾际整条河流静悄悄的,只见河水在炙热的阳光照耀下,鳞光闪烁,哪有一个人影?顿时,我们恍然大悟:“火烧伯”,扯谎!
惹祸
“火烧伯”为人豪爽,快人快语,也正因为如此,惹下不少“麻烦”。有一年,村里一位小伙子在伐木时被倒下的木头压坏骨头,出于对家庭经济条件的考虑,当时有人提议请民间医师治疗,并请来邻乡一位小有名气、绰号叫“麻洋丑”的“土医生”前来为伤者接骨疗伤。就在这位“土医生”风尘仆仆赶到伤者的家里时,“火烧伯”说了一句:还是送县城医治更保险一些!这话让在场的那位“土医生”十分不悦。据说,听到这话之后,“麻洋丑”伸出右手,在“火烧伯”的肩膀上拍了拍,说道:你真会替他人考虑啊!
之后,“火烧伯”咳嗽不断,脸色更加暗淡,身体日趋消瘦。据长辈们讲,由于“火烧伯”说了不该说的话,已被“麻洋丑”封了血道,虽然四处寻医问药,但病情丝毫没有好转。没过几年,年过花甲的“火烧伯”匆匆到“阎罗王”那儿“报到”去了,令乡邻们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