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使草原多绿色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打造“三支银行”发展战略和普惠金融纪实
□ 海 潮 文/图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联社理事长杨阿麟(左三)在锡林浩特市巴彦宝力格苏木助农金融服务点调研。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明确提出要打造成“三支银行”——支持“三农三牧”、小微企业与社会民生的普惠银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银行;服务城乡社区的零售银行。全区农信社勇挑重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三农三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

    肩负“普惠金融”使命,全区农信社在竭力服务“三农三牧”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稳健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农信社资产总额达到4777亿元,比年初增加219亿元;存款总量3561亿元,比年初增加227亿元;贷款总量2523亿元,比年初增加198亿元;2016年前9个月实现利润23亿元,同比增加1.8亿元;ATM、金牛卡分别达到3789台、2956万张。

    做支农支牧的“主力军”

    自治区联社在2016年初的社员大会上提出,新发放贷款90%以上必须投向“三农三牧”、小微企业及民生领域,城区、工矿区机构涉农贷款占比要在上年基础上至少增加5%,年末全区农信社涉农涉牧贷款占比必须达到65%以上。按照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全区农信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深入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积极探索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和农牧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在优先满足传统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基础上,支持粮食生产、现代畜牧业发展、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深入实施服务农牧业现代化“五个一”工程,不断加大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全区农信社推广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农牧业贷款融资成本试点工作,灵活设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简化办贷手续,提高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全区农信社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922亿元,其中累计投放涉农涉牧贷款950亿元,涉农涉牧贷款余额占比达到65%。

    今年入夏以来,内蒙古东中部盟市不同程度出现干旱少雨情况,个别地区十分严重。全区农信社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系列安排部署,全力做好抗旱减灾金融服务工作,努力“解牧民之困、解政府之忧”。为确保抗旱减灾工作落到实处,自治区联社专门召开全系统支持抗旱减灾金融服务工作动员大会,要求旗县级法人机构深入受灾地区农牧场和农牧户家中开展专项调研,准确掌握抗旱减灾信贷资金需求;与地方政府农牧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掌握牧业年度和明年春耕备耕总体安排及实施进度,科学预测抗旱减灾信贷资金需求;单列50亿元调剂资金,建成滚动资金池,专项用于受灾地区农信社支持抗旱减灾。在贷款投放中自治区联社实行“三优五不一降一减”政策——对减灾恢复生产贷款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对因灾出现还款困难的农牧民和小微企业,做到不抽贷、不停贷、不压贷、不降低信用等级、不列入信用不良记录,并给予降息和减费等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全区农信社累计投放专项支持农牧民抗旱减灾贷款138亿元。

    做小微企业发展的“好伙伴”

    为明确工作目标,自治区联社在年初的社员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三个不低于”工作目标,把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提升到促进农信社发展战略高度部署落实。

    在贷款投放重点上,全区农信社优先满足涉农涉牧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持续加大传统服务业贷款投放力度,积极满足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资金需求,大力支持符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小微企业发展。

    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急、期限短、周转频的特点,全区农信社大力推广 “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不限地域、循环使用”的“富民一卡通”金融产品,灵活设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截至目前,全区农信社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976亿元,占各项贷款累放额的51%。

    做支持脱贫攻坚的“实践者”

    全区农信社加大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支持力度,推动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新型产业主体对贫困户脱贫的带动作用;注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加大自治区“央贷扶”工程实施力度,开展“两免一无”(免抵押、免担保、利率无上浮)贫困户小额生产性信用贷款,合理核定授信额度,弹性安排信贷周期,让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与相关部门合作,支持“草原巾帼脱贫行动”,设立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基金,推动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稳步发展;加大对自治区妇联打造的“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巧手脱贫示范基地”“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等建设资金的支持,提高农村贫困家庭自我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农信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61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50亿元。

    做改善基础金融服务的“先行者”

    全区农信社强化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加大助农POS机布放力度,完善IC卡加载社保、补贴、消费功能,形成区域全覆盖、服务全天候、结算多功能的牧区现代化支付结算网络,让农牧民,尤其是偏远地区农牧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小额取现、转账、缴费、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

    针对偏远地区缺乏金融机构网点的问题,内蒙古农信社延伸柜面服务内涵,银行服务车定时定点流动服务,加大ATM布放力度,满足偏远乡镇、旅游景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牧民提供“零距离”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全区农信社建成助农金融服务点10944个,覆盖99%的行政嘎查村;发行金牛卡2956万张,其中“惠农一卡通”665万张,代理发放财政补贴资金169亿元;布设ATM 3789台,POS机4.9万台,特约商户4.8万户;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和电话银行客户达到724万户;卡基及渠道业务累计交易量2.4亿笔、交易金额6819亿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