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与互联网
@茶者李乐骏:
从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与传统实业巨头纷纷转型文化产业可以看到,虚拟经济,其实并不“虚”,实业经济,也许不再“实”。正如万达作为世界最大不动产公司也正在向着东方迪士尼做着痛苦的转型。未来或许不仅仅是“虚”的时代,但一定是“虚”“实”结合的时代。一种落后的茶产业营销思维,正在错误地看待茶文化,在这个消费意义的时代,是把婴儿和脏水一起倒掉了。
@九莲堂:
能来到茶圈都是因为早就认识,这就是最基础的社群,即早期的圈子文化,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一切重构,出现新的社群经济的模型:你一定“想要”而不是“需要”;追求即视感,所见即所购;态度比功能重要;自我表达与小众认同超过大众评价;茶圈评价大于现实沟通评价。这个圈子不属于任何人,谁来耕种,谁就是时代的网红,这里没有谁是主,谁是宾。移动互联网去中心化,一切都是扁平的,唯有共享,敢于分享,不断创造需求。在分享经济的时代,分享越多,获取越多;越分享,越获得。
茶文化要理性
@在屋顶唱歌:
每次去买茶叶都会听茶店老板说一个小时的茶文化。茶店老板越讲越high,我总是“嗯嗯哦噢”。
@爱看书的茶少:
茶文化的特性是什么?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地区性,国际性。现代茶企的发展,应该从时代性的方向思考,每一个时代都应该融入相应的时代特征,茶文化的发展如此,茶企的发展如此。
@茶仙僧:
传统文化场所的设计不能一味照古搬古,现代建筑环境的形态的基础变化了,美学表现也要变化以求取新的平衡。但比比皆是的刻舟求剑。古代文人书案即是工作的地方,不知何时书案做茶台成风,一桌子的茶器水渍,后墙高处还通常挂一块匾书,上面题一句警世名言,主人坐匾下本是祠堂祖宗牌位处悠悠的喝着茶。
茶业该怎么做
@中国茶多网:
影响茶产业的N多因素:1.过度讲文化,疏远年轻人;2.倚重关系营销,影响市场化进程;3.太推崇高价茶,阻碍常规消费;4.太重门店,茶品快销化落后;5.多家族式经营,欠缺现代化管理;6.茶企小而散,缺乏行业龙头;7.科研少,精加工落后;8.太多茶类,市场不易规范……
@良记茶铺何掌柜:
好枪法是练出来的,好舌头是喝出来的,这次拼团的朋友将收到我们不计成本的茶样。有茶叶商家依据精美的包装和推广来营销,我们把这个投入到消费者喝的每一泡茶上,培养中国好舌头,岩茶是内涵丰富的茶,有好舌头会喝的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