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第三届中华茶奥会杭州举行

□ 本报记者 冯斯正

仿宋斗茶比赛,图中的参赛者是塔吉克斯坦的孟轲。
“茶+”调饮赛。

    当G20的茶香还氤氲在西子湖畔,第三届中华茶奥会于2016年11月5日—6日在杭州茶都名园举行。中国茶人与来自法国、印尼、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墨西哥、韩国等8个国家以及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的茶人,欢聚一堂,共襄一年一度的茶界盛会。

    本届茶奥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主办,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等单位承办,《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协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杭州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孙忠焕,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荣胜,杭州市政府副市长张建庭,杭州市政协副主席何关新,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虞荣仁,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郑国建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来自国内外的爱茶人近万人参与和观摩了盛会。

    以茶叶沟通世界

    开幕式上,杭州市政府副市长张建庭表示,中华茶奥会是我国首个以茶为主题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杭州茶界的一件盛世。张副市长还说举办中华茶奥会,有利于带动茶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弘扬“茶为国饮”,建设“杭为茶都”。此外,在G20峰会之后,茶作为杭州独特的城市印记,将在围绕“国际峰会”效应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的推动下彰显独特的魅力。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在致辞中说,曾带着“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促进产业链各方交流、沟通,让茶文化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初衷,于2014年8月首倡“中华茶奥会”并于当年10月成功举办。同样尹院长希望通过茶奥会还能够见证行业内重要时刻,共同分享心得体会,弘扬企业家和工匠精神,促进行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中国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G20峰会的圆满召开使茶都杭州迎来了后G20时代。杭州以自然、科技、创新之美征服了国际,享誉世界。与此同时,人文杭州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杭州作为茶都,茶也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茶不仅仅只存在于物质的供给,还应该是带有文化形式、民族符号的精神存在。茶就是中国风。本届茶奥会以“传承、创新、融合、共享”为主题,以赛、品、论、展等多种形式,展呈纷繁茶事,既可养生健体,亦可颐修心性,是构筑和谐生态社会结构的有效渠道,使茶成为民生之福、时尚之饮、文化之承、融合之美的最佳代言。茶奥会立足关注茶之制造技艺,关注品质安全,更关注消费诉求,营造一个最扁平、最有效的供需对接层级,让中国茶的魅力影响世界。

    比赛传播中华茶魂

    本届茶奥会分为茶艺大赛、仿宋茗战、“茶+”调饮赛、茶品赛和茶席设计赛等五个比赛项目共16个组别的比赛,430名参赛选手、80名裁判、150名志愿者参与赛会,邀请观摩嘉宾220名,现场观众近10000名。大赛裁判来自国家级茶叶研究院所代表、各省农业厅茶叶专家、各地农业局、茶协代表、全国涉茶大专院校教师代表以及一线茶企代表。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五大赛共产生了金奖23名、银奖49名、铜奖80名、优秀奖116名。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孟轲今年第二次站上茶奥会的舞台,也是第二次获得仿宋斗茶赛的金奖。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活动能够让他们接触茶文化,并将中国的茶文化带向他们的国度。

    第三届中华茶奥会组委会执行主任张士康代表组委会,祝贺获奖的选手不仅获得荣誉,更是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感悟和品质的追求;同时祝贺第三届中华茶奥会完美收官,再一次为产与销搭建了有效的对接平台,为茶叶品牌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让茶文化服务于生产生活、回归本质。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茶产业发展都只注重产业链源头的把控发展,比如茶园的管理与养护、茶叶的采摘技术与制作工艺、茶叶的质量安全监控等等。而茶奥会联合各方面资源,高效耦合,整合全国的行业资源,成功搭建了产销对接平台,成就了一个在国内连接供需双方的茶文化、茶产品的交汇平台。消费者市场的成功对接,意味着茶产业不再是有头无尾,有产无销的局面,而是一条完整的、健康的、可持续的产业链。同时通过茶奥会这个平台,让中国茶真正香满天下,健康养生之茶造福全人类,成为全人类美好的生活追求与向往。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