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借“大数据风控” 互联网公司切入农村金融

□ 王 晓

        

  社科院今年8月发布的一份《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指出,自2014年,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三农”领域金融供给严重短缺。

    在城市市场逐渐饱和之际,包括阿里、京东、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各路资本、机构相继奔赴农村开发新市场。

    以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机构依托各自的电商平台基础,开辟了自己独有的风控渠道,将信贷资金限制在特定用途。一方面锁定农产品销售回款,这样的产业链金融模式成为共识;另一方面,将大数据应用于农村信贷,也在试水阶段。

    构建产业链金融闭环

    今年5月,蚂蚁金服与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合作,提供农产品供应链解决方案。蚂蚁金服在对订单识别、确认后,由旗下网商银行为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贷款通过定向支付工具专项用于从淘宝农资类目购买指定的农资。

    这种信用贷款模式,可在贷款申请提交当天到款,放款效率高于其他贷款方式。此外,线上农资也有品质保证,电商购买途径优化了农户的购买体验。

    在京东超市上,用户购买的一袋面粉,其原材料很可能就是来自河南扶沟县村民张亚辉种出的小麦。张亚辉是京东“农民种地不花钱”项目的用户之一。

    张亚辉介绍,他在当地托管了7000多亩地。用乡村白条在京东农资频道购买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合作社也会提供土壤改良、生产指导等。粮食收货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成品交由京东商城统一销售。回笼资金偿还京东金融的农村贷款。

    普通京东用户的白条额度多在数千元至几万元之间,张亚辉的白条额度则高达35万元。京东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解释说,张亚辉的白条额度之所以有这么高,是因为其用途是定向的。这个白条额度只能在京东商城的农资频道购买种子、化肥。在这个环节中,京东做到了全闭环。由此,白条的风险也可控。

    大数据风控“试水”

    蚂蚁金服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有1.5亿农村用户使用支付宝,1.3亿农村用户通过蚂蚁金服保险平台获取保障,为2800万农村市场用户解决了融资难题。

    京东数据显示,截至9月,京东已在1500个县、30万个行政村开展各类农村金融业务,为10万多农户提供了白条的消费信贷服务。

    双方均未披露农村金融业务的具体规模。记者了解到,上述业务规模受模式限制比较有限。尽管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均以大数据风控、机器学习等科技优势著称,但当前在农村金融市场却很难发挥作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电商平台、工商系统等的记录,仍有许多农村人口未被征信中心覆盖。

    洪洁表示,京东金融仍希望能在农村推进数据化驱动风控模型。在产业链上,京东发现禽类养殖是当前已经比较标准化的产业,大数据风控有望从禽类养殖率先切入。

    从事农牧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的青花瓷软件成为合作伙伴。其在农牧行业服务15年,禽类市场占有率超过50%,详细记录了首农集团、新希望六和等核心企业与上游农户和下游经销商的贸易往来和流程数据。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农谚形象体现了农村养殖风险大的情况。不过洪洁表示,“大家印象里会觉得农村养殖重大疾病很多,但根据数据,如果是完全标准化养殖,重大疾病的几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据青花瓷软件提供的数据,京东通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让养殖户更方便贷到款,同时全流程的风控都能数据化管理。

    蚂蚁金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蚂蚁金服尚未与数据类企业开展合作,但和许多第三方农村信贷机构建立了合作。

    “现在没有谁率先在农村市场有大量数据积累,农村金融领域的机构还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上述蚂蚁金服人士认为。

    洪洁也表示,当前农村金融远未到分割蛋糕的时期,更多的机构加入将能更好培育市场。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